有关分的成语

带分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39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分床同梦 比喻虽所做之事不同,但打算一样。 清・黄宗羲《宪副郑平子先生七十寿序》:“余见今之亡国大夫,大略三等:或龌龊治生,或丐贷诸侯,或法乳济洞。要皆胸中扰扰,不胜富贵利达之想,分床同梦。”
安分随时 时:时俗。
安守本分,顺随时俗。指处在各种环境中都能安然自得,满足现状。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存亡有分 存:生存;亡:死亡;分:定分。
人的生死、物的存亡各有定分。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群传》:长短有命,存亡有分。
余光分人 比喻顺便帮助别人不必有任何花费。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
分贫振穷 分财物救助穷困的人。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四年》:“且抚其民,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
分茅胙土 分茅列土。 明・刘若愚《酌中志・忧危议后纪》:“数公皆人杰,无不望分茅胙土如姚广孝,岂止富贵终其身而已乎!”
分廷抗礼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形容人长相丑陋,也指人遭疾病或其折磨后不成人样子。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大公资助张协》:“我嫁你!看牛骨自不中,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黑白分明 黑、白:黑白两种颜色;明:清楚。
黑白两色分得很清。比喻对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分文不名 名:占有。
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他自己穷得分文不名,还要支持那两三间破烂的会址,招待许多左派文人。”
甘贫守分 甘贫:甘愿贫困。
守分:保守本分,不思非分之想,不作非分之事。
甘受贫困,遵守本分。
明・无名氏《吴起敌秦》:“止不过闭户读书,甘贫守分,中心无愧。”
爱恨分明 憎:恨。
爱和恨的立场和态度十分鲜明。
越分妄为 越:超越;分:本分;妄:胡乱。
超越本分而胡作非为。形容不按一定的职责范围和规定办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且洞主向来谨慎从不越分妄为,岂有违旨之理!
安分循理 安守本分,遵循事理或礼法。 《戚蓼生序本石头记》第五十八回:因文官等一干人,或心性高傲,或倚势凌下,拣衣挑食,或口角锋芒,大概不安分循理者多。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眼红:激怒的样子。
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云泥分隔 云泥:云在天,泥在地,高下悬殊。
比喻双方相隔甚远,不能相见。
唐・白居易《伤友》诗:“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瓜分豆剖 瓜被剖开,豆从筴中分裂而出。比喻国土被并吞、分割。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晁无咎》:“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熄。”
不分轻重 指人办事盲目,不分主次。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上级机关也不要不分轻重缓急地没有中心地同时指定下级机关做很多项工作。”
分期付款
身无分文 形容非常贫穷。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他现在是身无分文,靠那好心肠的女店主借钱度日。”
分居异爨 指兄弟分家过日子。
类聚群分 各种方术因种类相同而聚合,各种事物因类别不同而区分。 宋・陈亮《回答・上》:“方天地设位之初,类聚群分,以戴其尤能者为之长君。”
良莠不分 莠:狗尾草,比喻坏人。
指好人坏人混在一起,难以区分。
《清史稿・吴杰传》:“未剿遽抚,良莠不分。兵至,相率归诚;兵退,复出焚掠。”
分章析句 谓雕琢推敲文章。 宋・陆游《谢参政启》:“至拙无能,下愚不肖,分章析句于蓬枢瓮牖之下。”
待时守分 待:等待;时:时机;分:本分。
为了等待好的时机而暂时安分守己。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想咱人不得志呵,当以待时守分,何日是我那发迹的时节也呵!”
眉目分明 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
容貌清楚。形容面容端正清晰。
杨朔《泰山极顶》:“万里长空,云彩丝儿都不见,素常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指当敌对的双方相逢时,彼此对对方都格外警觉和敏感。 元・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分烟析产 亦作“分烟析生”。亦作“分家析产”。谓分家。分割财产,各自过活。 元《宋史・食贷志上二》:“其分烟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
密不可分 密:紧密;分:分割。
形容十分紧密,不可分割。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他们俩在我的印象中是密不可分地处于同一个场面之中。”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分的成语、带分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