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冲的成语
带冲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9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溃冒冲突 | 溃:水冲破堤防;冒:冲犯;冲突:急奔猛闯。 形容危险的祸患。 |
宋・苏轼《晁错论》:“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 |
冲风破浪 | 形容在水道中迅猛前进。 | 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上》:“昔日之艟楼船,不敌今日之铁甲飞轮冲风破浪也。” |
过府冲州 | 行经了很多地方。形容旅途的漫长与跋涉的劳苦。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二回:“两个商量了,径望沧州路上来。途中免不得登山涉水,过府冲州。” |
志冲斗牛 | 斗牛:牵牛星与北斗星。 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
|
折冲之臣 | 谓忠勇之臣。 | 《汉书・王尊传》:“刺讥不惮将相,诛恶不避豪强,诛不制之贼,解国家之忧,功著职修,威信不废,诚国家爪牙之吏,折冲之臣。” |
撞府冲州 | 犹言走江湖,跑码头。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一折:“则被你坑杀人燕侣莺俦。婆婆也,你岂不知羞!俺公公撞府冲州。” |
气冲志骄 | 指气势冲盈,高傲自大。 | 《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冲志骄,淫侈无度。 |
发怒冲冠 | 同“发上冲冠”。 | 《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
左冲右突 | 向左边冲击,向右边突围。形容突围时的艰苦奋战。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马休随着马腾,左冲右突,不能得出。” |
干劲冲天 | 做事的积极性冲入蓝天,指情绪激越高亢。 | 曹禺《杂谈文艺工作》:“唐弢同志提起他看见的一幅画,画的是一竿笔直的墨竹上题‘干劲冲天’。” |
冲口而出 | 不加思索;随口说出。多指说话失于检点。 | 宋・苏轼《跋欧阳公书》:“此数十纸,皆文忠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 |
怒发冲冠 | 冠:帽子。 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折冲俎豆 | ||
东冲西决 | 形容洪水四处冲决泛滥。 |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胡渭》:“近日治河,乃遏之使不得北,而南入于淮,以便运耳。南行非河之本性,东冲西决,率无宁岁。” |
一飞冲天 | 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做出了惊人之举。 |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左冲右撞 | 到处乱闯乱撞。 | |
气冲志定 | 精力旺盛,意志坚定。 | 《明史・范济传》:磨磨砥砺,使其气充志定,卓然成材。 |
折冲厌难 | 谓能压服困难,御敌致胜。 | 汉・马融《延光四年日蚀上书》:“必得将兼有二长之才,无二短之累,参以吏事,任以兵法,有此数姿,然后能折冲厌难,致其功实,转灾为福。” |
飞必冲天 | 一飞起来,就必定会冲上青天。比喻不干则已,一干就能创造出惊人的成绩来。 | 《韩非子・喻老》: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与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
消息盈冲 | 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 语出《易・剥》:“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
东冲西突 | 谓四处冲锋突击。 | 《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曹操见云东冲西突,所向无前……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 |
气冲霄汉 | 气:指精神;勇气;霄汉:指天空。 形容勇敢的气魄。现也形容无畏的革命精神。 |
元・陈以仁《存孝打虎》第二折:“便有那吐虹霓志气冲霄汉。” |
冲冠怒发 | 形容极为愤怒。 | 《旧唐书・郑畋传》:“而畋冲冠怒发,投袂冶兵,罗剑戟于樽前,练貔貅于阃外。” |
适当其冲 | 正好对着冲要。 | 郭沫若《北伐途次》:“适当其冲的是叶挺的独立团,混战了两个钟头,算把出城的敌人通统歼灭了。” |
折冲万里 | 折冲:指抵御敌人。 指在远离沙场的庙堂上以谋略和智慧克敌制胜。常用以形容高明的外交才干或在外交争端中取得胜利。 |
《汉书・张汤传》:虽不能视事,折冲万里,君先帝大臣,明于治乱,朕所不及,得数问焉,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
冲昏头脑 | 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 柯岗《逐鹿中原》第八章:“这可不能冲昏头脑,任着性子,借题发挥呵!” |
红晕冲口 | 晕: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口:指马的嘴部。 马的嘴唇色泽鲜艳。形容马匹优良,十分好看。 |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鸟兽・马驴》:红晕冲口,紫光腾目,言马之俊也。 |
冲口成章 | ||
折冲罇俎 | ||
冲口而发 | 不加思索地说出口来。 | 明・李贽《焚书・李温陵传》:“滑稽排调,冲口而发,既能解颐,亦可刺骨。”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冲的成语、带冲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