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内的成语
带内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02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避亲 | 荐举人才时,无论有仇的外人或自己的亲人,只要有才能,一律任用。指推举人才,公正无私。 | 史记晋世家:“悼公问群臣可用者,祁傒举解狐;解狐,傒之仇。复问,举其子祁午,君子曰:『祁傒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
返观内照 | 见“返视内照”。 |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十五》:“于此不得其解,而见彼之捐弃物欲,返观内照,近于切己体察。” |
至小无内 | 至:极。 小到极点,内无余隙。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
内清外浊 | 清:清白;浊:污浊。 内心清白,外表污浊。比喻本质很好而外表极普通。 |
晋・杨泉《太玄经》:内清外浊,敝衣裹玉。 |
内助之贤 | 妻子能够帮助丈夫,使丈夫的事业、学业、品格方面有了进展,增加丈夫在社会上的地位。 | |
威动海内 | 威:威力;动:震动;海内:四海之内,指天下。 威力震动天下。形容威力很大。 |
《荀子・强国》:威动海内,强殆中国。 |
黄中内润 | 黄:美。 指德才深藏不外露。 |
《魏书・高允传》: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 |
外宽内深 | 谓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 |
外刚内柔 | 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兵戈既起,将帅擅权,武吏功臣,过求姑息。边蕃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替,此为屈辱又非多乎?” |
返观内视 | 见“返视内照”。 | 清・蒲松龄《〈王如水问心集〉序》:“即此宜得之公心,返观内视,而九幽十八狱,人人分明见之矣。” |
腹心内烂 | 内心溃烂。比喻国家或集团等内部分崩离析。 | 《宋书・五行志》:明帝惊闇,又有异谋。是以下逆上,腹心内烂也。 |
内顾之忧 | 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 | 晋・左思《咏史》诗:“外望无寸禄,内顾无斗储。” |
内外感佩 | 疏:疏远;亲:亲密。 内心疏远,表面亲近。指不是真心待人。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曾子曰:‘内疏而外亲。’ |
五内如焚 | 焚:烧。 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
内圣外王 | 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 战国・庄子《庄子・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
外宽内忌 | 谓外表上看似宽宏,内心却多忌刻。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杨戏传》:“维外宽内忌,意不能堪。军还,有司承旨奏戏,免为庶人。” |
外圆内方 | 形容外表随和;内里刚直。圆:圆通;方:方正。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郅恽传》:“案延资性贪邪,外方内圆,朋党构奸,罔上害人。” |
海内存知己 | 天下虽大,仍有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存在。 |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出内之吝 | 见“出纳之吝”。 | |
内重外轻 | 内:京都;外;外省。 形容京官权大,外官权小。 |
元《宋史・高宗纪》:“以内重外轻,命省台、寺监及监司、守令居职及二年者,许更迭出入除擢。” |
外内无患 | 患:灾祸,忧患。 既无外患,也无内忧。 |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外内无患,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
内忧外患 | 忧:忧虑;患:祸患。 指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
先秦・管仲《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 |
内查外调 | 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 《人民日报》1983.11.29:“经过一个星期的内查外调,掌握了大量证据,很快就挖出了这个由八人组成的贪污盗窃团伙。” |
外顺内悖 | 悖:悖逆,违背。 表面上顺从,实际悖逆。 |
唐・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自天宝以后,政治少懈,文致未优,武克不刚,孽臣奸隶,蠹居綦处,摇毒自防,外顺内悖,父死子代,以祖以孙,如古诸侯,自擅其地,不朝不贡,六七十年。 |
海内无双 | 海内:四海之内,旧指中国,现亦指世界各地。 四海之内独一无二。 |
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 举:推荐;避:避开;失:失掉;亲:亲属。 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
《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
海内澹然 | 海内:四海之内;澹然:安静的样子。 形容国家安定,生活正常。 |
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海内澹然,永亡边城之灾,金革之患。” |
海内寻针 | ||
彻内彻外 | 见“彻里彻外”。 |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到了你们这一代就不同了,你们根本就没有受过烙印,所以你们的诗,彻内彻外,都是自己作主人。” |
外亲内疏 | 疏:疏远。 外表亲密无间,内心冷若冰霜。形容表里不一。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不料此人外亲内疏,挟诈而取益州,遂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内的成语、带内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