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公的成语

带公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4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梦见周公 周公:西周初著名政治家,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
原为孔子哀叹自己体衰年老的辞句。后多作为瞌睡的代称。
春秋・孔子《论语・述而》:“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朱自清《公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井水不犯河水。”
先公后私 先以公事为重,然后考虑私事。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忧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办也。”
花花公子 指服饰华丽、不务正业、整天吃喝玩乐的富家子弟。 清・翟灏《通俗编・卷一・俚语对句》:“好好先生,花花公子。”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公姑:公婆。
比喻害怕见人而不得不见人。
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出公忘私 出于公心忘掉私情。 清・梅曾亮《送周石生序》:“非出公忘私、尽扫刮同异恩怨、屏置城府外,不足称朝廷委任、寄耳目之意。”
公私交困 公家私人均陷困境。 《明史・食货志六》:“虚糜干没,公私交困焉。”
报冰公事 旧时官场指清苦的差使。
点滴归公 点滴:比喻细微的东西。
指公家的东西都要交给公家。
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那要算是数目最大而且最容易舞弊的一件,却是点滴归公。”
明公正道 见“明公正气”。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
覆公折足 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 《周易・鼎》:“鼎折足,覆公餗。”
高阳公子 高阳:地名,在今河南杞县。
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高阳公子休闲过,不比寻常卖酒家。”
守法奉公 守:遵守。
遵守法令,奉行公事。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常则要守法奉公理遮民,屏邪除佞进忠良。”
公平正直 公道平等,不偏袒,不营私。 元・孙仲章《勘头巾》第四折:“也只要全大人体面,方才得公平正直万人传。”
公私交迫 公务和私事两方面都不顺利。形容身处困境,不论是公是私都无法顺心如意。 官场现形记第八回:“真正公私交迫,昼夜不宁。”
抱冰公事 公事:公务。
指旧时官场中清苦的差使。
宋・陶穀《清异录・官志》:“当其役者曰:‘又管抱冰公事也。’”
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王:汉代王吉;贡:贡禹;弹冠:拂去冠上的灰尘。
比喻好朋友进退相随,取舍一致。也指一人得官,同类相庆。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王孙公子 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晋・葛洪《抱朴子・崇教》:“若夫王孙公子,优游贵乐,婆娑绮纨之间。”
明公正气 犹言正式;公开;堂堂正正。 曾朴《孽海花》第15回:“这会儿,鬼使神差,活该败露!爽性明公正气的把簪儿拿出手来。”
公诸于世 向社会上公开,使人们知道。 《上饶集中营・茅家岭地狱》:“把许多革命青年、爱国志士的遭遇,公诸于世。”
登明选公 登:升,推举;明:明察;选:选拔;公:公正。
选拔和推荐明察而公正的人才。
唐・韩愈《进学解》:登明先公,杂进巧拙。
开诚布公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三鹿郡公 三鹿:合起来是“麤”(粗)字。
形容人的粗心大意。
唐・冯贽《云仙杂记・三鹿郡公》引《幽燕记》:袁利见为性顽犷,方棠谓袁生已封三鹿郡公,盖讥其太粗疏也。
奉公克己 谓严以律己,一心为公。 《东观汉记・周泽传》:“[泽]为渑池令,奉公克己。”
白衣公卿 古时指进士。唐代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资望。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文抄公 指那些剽窃别人作品的人。
公子王孙 指王公贵族子弟。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名公钜卿 见“名公巨卿”。
羊公之鹤 羊公:指晋朝征南大将军羊祜。
原指羊公不舞之鹤。现比喻名不副实。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庾失小望,遂名之为羊公鹤。昔羊叔子有鹤善舞,尝向客称之。客试使驱来,氃氋而不肯舞,故称比之。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公的成语、带公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