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公的成语
带公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44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抱冰公事 | 公事:公务。 指旧时官场中清苦的差使。  | 
            宋・陶穀《清异录・官志》:“当其役者曰:‘又管抱冰公事也。’” | 
| 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 公:称丈夫的父亲。 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  | 
            鲁彦《西安印象》:“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然又引经据典,公有公理,婆有婆理。” | 
| 公不离婆 | 老公不离开老婆。形容关系密切。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 
| 文章钜公 | 见“文章巨公”。 | |
| 一秉至公 | 秉:掌握、主持;至:极、最。 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 
| 公门桃李 | 公:对人的尊称。 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  | 
            《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 
| 公事公办 | 公家事按公家规定来办;不徇私情;不讲情面。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2回:“卑职也知道罪无可逭,所以带印在此,情愿纳还此职,只求大帅把这件事公事公办。” | 
| 公私猬集 | 猬集:象刺猬的硬刺那样聚在一起,比喻事情繁多。 公事和私事繁多。  | 
            明・俞安期《衡岳赋》:华榱猬集而纵横。 | 
| 私仇不及公 | 及:到。 虽有私人仇恨而不伤害公家之事。  |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 
| 高阳公子 | 高阳:地名,在今河南杞县。 用以指嗜酒而放荡不羁的人。  |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一折:“高阳公子休闲过,不比寻常卖酒家。” | 
| 未了公案 | 公案:案件,问题。 没有解决的案件或事情。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僧问:‘如何是先师未了底公案?’师便打曰:‘视祢不了,殃及儿孙。’” | 
| 振缨公朝 | 振缨:弹冠,出仕。 指入朝做官。  | 
            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振缨公朝,则德音允集。” | 
|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 
| 托公报私 | 借公事报私怨。 | 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 | 
| 奉公守法 | 奉:奉行;遵守;公:公务。 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 
| 公规密谏 | 谓多方劝谏。公,公开;密,私下。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桓阶传》:“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 
| 力疾从公 | 力疾:带病坚持;从公:从事公务。 形容克服病痛,坚持工作。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曹爽传》:臣辄力疾,将兵屯洛水浮桥,伺察非常。 | 
| 开诚布公 |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评论》:“诸葛亮之为相国也……开诚心,布公道。” | 
| 公报私仇 | 借公事来报私仇;是一种很卑劣的行径。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今日又将我家人收留谋死了他,正好公报私仇,却饶不得!” | 
| 公正廉明 |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 清・许奉恩《里乘》第六卷:“公正廉明,爱才如命。” | 
| 大公无私 | 一心为公;没有私心。也指处理事情公平正确;不偏袒任何一方。 | 清・龚自珍《论私》:“矜其同官曰:某甲可谓大公无私也已。” | 
| 公道总在人心 | 公道:公正的道理。 公正的道理自然存在于众人心里。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0回:“人家听了,也只有再三劝慰;说什么公道总在人心。” | 
| 三公九卿 | 三公:古时辅助国君的最高官员;九卿:古时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员。 指官位很高的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今吾已见三公九卿朝士大夫,皆可知矣。试之卜数中以观采。 | 
| 损公肥私 | 损害公家的利益而使私人获利。 | 《新华月报》1979年第1期:“在群众中,有些人损公肥私,无理取闹。” | 
| 紞鼓留公 | 形容地方官吏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 | 晋书・邓攸传: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吴人歌之曰:“紞如打五鼓,鸡鸣天欲曙。邓侯拖(一作挽)不留,谢令推不去。” | 
| 卖公营私 | 指出卖公众利益以谋求个人私利。 | 《魏书・赵黑传》:“高官禄厚,足以自给,卖公营私,本非情愿。” | 
| 大公至正 | 至:最;正:公正。 完全秉公办理,毫不偏心。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来惩办林、邓,表示自己的‘大公至正’。” | 
| 公私兼顾 | 既照顾到公家的利益,也照顾到私人的利益。 | 毛泽东《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在公私关系上,就是‘公私兼顾’,或叫‘军民兼顾’。” | 
| 生公说法 | 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 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  | 
            《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 | 
| 殴公骂婆 | 殴:殴打。 指泼妇殴打辱骂公婆。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9回:“偏他至不贤惠,殴公骂婆,打邻毁舍,降汉子,比凡人不同。”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公的成语、带公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