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克的成语

带克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9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克爱克威 《书·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
”后因以“克爱克威”谓恩威得当而使人心悦诚服。
《书・胤征》:“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
气克斗牛 斗:北斗星。
牛:牵牛星。
斗牛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同“气吞牛斗”。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千金记・受辱胯下〉》:“俺自有翅排云,气克斗牛,怎肯与他年少成仇。”
惟明克允 惟:只有;明:明察;克:能;允:公允。
只有明察事物,才能公正地对待事物,令人信服。
《尚书・舜典》: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
所向克捷 军队所去之处,都能取得胜利。 清・魏源《圣武记》第七卷:“号令严明,所向克捷。”
克嗣良裘 同“克绍箕裘”。 唐・向延之《兰亭始末记》:“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俗号永禅师。禅师克嗣良裘,精勤此业。”
克绳祖武
八攻八克 屡次攻击,屡次胜利。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北敌势方强,娄师德八遇八克;南蛮心未服,诸葛亮七纵七擒。”
攻无不克 克:攻下。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求之于今,邈不可得。”
柔胜刚克 柔:柔顺;克:胜。
一个以柔顺取胜,一个以刚强取胜。比喻方法虽然各异,但是结果相同,都能取得成功。
《尚书・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克己奉公 克己:克制自己的私欲;奉公:以公事为重。
指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遵为人廉约小心,克己奉公,赏赐辄尽与士卒,家无私财。”
沉潜刚克 沉潜:深沉不露;刚克:以刚强见胜。
形容深沉不露,内蕴刚强。
《尚书・洪范》:“沉潜刚克,高明柔克。”
克恭克顺 克:能够。
能够恭敬而顺从,一点也不执拗。
相克相济 互相制约而又互相促进。 明・瞿佑《归田诗话・陆浑山火》:“其下则水火相克相济之说也。”
省身克己 检查自身过失,克制自己非分之想。 明・钱德洪《王文成公〈大学问〉跋》:“吾党各以己见立说,学者稍见本体,即好为径超顿悟之说,无复有省身克己之功。”
允恭克让 允:诚信;克:能够;让:谦让。
既诚敬又谦让。
《尚书・尧典》:“允恭克让。”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诗经・大雅・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己复礼 克:克制。
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战无不克 见“战无不胜”。 清・昭梿《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将军之事吴王亦至矣,为之辟地攻城,战无不克,数月之间招徕数郡。”
相生相克 见“相生相克”。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十六:“便有五行金木,相生相克。”
克俭克勤 克:能够。
既能勤劳,又能节俭。
《尚书・大禹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克己慎行 克己:克制自己;慎:谨慎。
约束自己,小心做事。
唐・韩愈《送齐皞下第序》:“故上之人行志择谊,坦乎其无忧于下也;下之人克己慎行,确乎其无惑于上也。”
柔能克刚 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克丁克卯 做事认真,一丝不苛。 刘心武《醒来吧!弟弟》:“当个铁面无私,克丁克卯的检查员。”
克逮克容 谓能和顺而宽容。 清・周亮工《书影》第三卷:“即邑姜虽贤,不过如大姒克勤克俭,克逮克容。”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攻:攻打;克:攻克。
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是知秦战未尝不胜,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也。”
无往不克 无论到哪里,没有不胜利的。 《通典・食货》:“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
以柔克刚 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三国・蜀 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或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古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端赖吾能用兵之将,球至于今,邈不可得。”
克肩一心 指能一心以事君。 语出《书・盘庚下》:“式敷民德,永肩一心。”孔传:“用布示民必以德义,长任一心以事君。”
罗曼蒂克 浪漫,具有强烈的个人感情、高度的个人爱慕之情。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他,农民孙玉厚的儿子,一个漂泊的揽工汉,岂敢一味地沉醉在一种罗曼蒂克的情调中?”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克的成语、带克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