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儒的成语

带儒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5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耆儒硕望 耆:老;硕:大。
盛德高年的儒者。
《元史・崔彧传》:“宜博访南北耆儒硕望,以重此选。”
墨名儒行 墨、儒,指战国时代的墨家和儒家两家学说,是不相同的两个学派。全句是说言论好像墨家,行为又好像是儒家。形容人表里不一,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不相符合。与“言方行圆”义同。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其名则非,校其行则是,可以与之游乎?”
硕彦名儒 硕:大;彦:有才学的人。
指有名声的大学者。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公子好客,结多少硕彦名儒;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韦带。”
冬烘腐儒 冬烘,比喻不明事理,不识时务的书呆子。腐儒,行事愚蠢,不知变通的儒生。用来形容愚昧无知、固执守旧、不知变通的书生。 赵璘因话录:“唐郑薰主试,误以颜标是鲁公后,取为状元,举子嘲曰:『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鲁公,颜真卿。
舌战群儒 舌战:激烈辩论。
儒:儒生,旧指读书人。
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硕学通儒 儒:指读书人。
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南史・顾越传》:“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讨论无倦。”
白面儒冠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拘儒之论 拘儒:迂腐的书生。
指平庸无聊的言论或见解。
汉・桓谭《盐铁论・复古》:故未遑扣扃之义,而录拘儒之论。
侏儒观戏 比喻自己没有主见,只是跟着别人说。 宋・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谓‘众人决不误我’者,比比皆是也。”
喔咿儒儿 喔咿:献媚强笑的样子,形容声音含糊不清。
形容老着脸皮,强作欢颜。
战国・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
耆儒硕老 耆:老;硕:大。
盛德高年的儒者。
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礼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谈。”
鸿儒硕辅 学识渊博的学者,功勋卓著的臣士。
儒士成林 儒士:指读书人。
比喻读书人很多。
《后汉书・张衡传》:缙绅如云,儒士成林。
燔书坑儒 同“焚书坑儒”。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当世儒宗 儒:儒学;宗: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即大师。
指当世的儒学大师。
《晋书・贺循传》:朝廷嘉其能,令教育生徒,号为当世儒宗。
儒家经书 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燕颔儒生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焚典坑儒 见“焚书坑儒”。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秦皇独霸诸侯城,焚典坑儒丧圣文。”
老手宿儒 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
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通儒达士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
宿学旧儒 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宋・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儒雅风流 ①文雅而飘逸。②谓风雅淳正。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燔书阬儒 焚毁典籍,坑杀书生。同“焚书坑儒”。 《汉书・地理志下》:“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怙威,燔书阬儒,自任私智。”
焚书坑儒 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
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名士夙儒 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学问的人。
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北宋《新唐书・萧复传》:“复衣垢弊,居一室,学自力,非名士夙儒不与游。”
谈笑有鸿儒 鸿儒:大儒,有名的学者。
与学问渊博的人在一起无拘无束地谈笑。指交游的人不同一般。
唐・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通儒达识 见“通儒达士”。 《南齐书・礼志》:“汉之于周,世代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风流儒雅 风流:有文采且不拘礼法;儒雅:学识深湛,气度不凡。
指人文雅洒脱,学识渊博。
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杲之为人也,风流儒雅,为一代之和到此为止;昂之为人也,文章卓荦,为四海之随珠。”
儒林丈人 尊称学识渊博的前辈。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晋诸公传》:名秀为儒林丈人,沈为文籍先生,望、会亦各有名号。
阳儒阴释 儒:儒家;释:佛家。
表面是儒家,骨子里是佛家。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祗及黄震与顾炎武,名为扬宋抑汉,实则归心禅学,与其所著《书林扬觯》,皆阳儒阴释,不可为训。”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儒的成语、带儒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