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假的成语

带假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7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假以时日 假,增加。表示多增加一段时间,事情将会有所转变。在很短的时间内。
天假其便 假:给予。
上天给予的方便。形容机会难得。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乐天久居江乡,牢落殊甚,下官常切怀抱,奈拘职守,不得相从,今幸天假其便,再瞻眉宇,岂胜庆幸。”
一假手之劳 比喻不费力,只是一抬手那样。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真真假假 指真假难辨。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这姓铁的一个少年人,明明为贪色,却真真假假,百般哄诱他不动。”
真人面前不说假话 真人:真诚的人或了解事实的人。
在知情人面前不说谎话。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佛也打,祖也打,真人面前不说假。
假人辞色 指好言好语、和颜悦色地待人。 吴祖光《闯江湖》第二幕:“老钱柜子很少这么假人辞色。”
假人鼻息
天假因缘 假:借。
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同“天假良缘”。
清・黄宗羲《复秦灯岩书》:“然其至非言可传,天假因缘,或在异日。”
假眉三道 方言。装模作样。 赵树理《登记》:“分明是按老封建规矩办事,偏要叫人假眉三道去出洋相。”
假意虚情 虚:假。
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回:大圣假意虚情,相陪相笑,没奈何,也与他相倚相偎。
虚脾假意 虚:假。
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
明・周藩宪王《三工小桃红》第一折:员外,你休将此话来认真,那做子弟的虚脾假意,你听我说。
假传圣旨 比喻假借上峰的旨意去达到自己的目的。 郭沫若《洪波曲・反推进》:他们假传圣旨,说是奉了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的命令搜查书店。
假痴不癫 痴:傻,呆。
癲:疯癫,癫狂。
假装呆傻,实际并不疯癫。形容外表看似愚钝,而心里却十分清醒。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癲,则不但露机,且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癲者败。”
乔文假醋 假斯文;假道学。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兄弟,我见这会稽城市中的人,有穿着那宽衫大袖的乔文假醋,诗云子曰,可不知他读书也不曾。”
乘酒假气 乘:就着;假:利用。
借着酒醉的气势。
唐・李朝威《柳毅传》:乘酒假气,将迫于人,岂近直哉。
比物假事 假借相类的事物,相进行比较归纳。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一呼一吸,因事纳谏,比物假事,不辞矫诬之刑。”
假名托姓 冒充别人姓名。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3回:“俺哥哥不是这般的人,多有依草附木,假名托姓的在外头胡做。”
辞无所假 辞:文词;假:利用。
写文章时用词有所创新,没有因袭前人。形容文章自成一家,有独特的风格。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
假人假义 伪装仁慈善良。
因公假私 借公务谋取私利。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传》:“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
天不假年 假:给予。
天公不给以寿命。指寿命不长。
清・平步青《霞外裙屑》卷六:“予以先生此考,为一生心力所瘁,成以行世,足为读史者一助,惜天不假年,积四十六年之岁月,仅成全史三之一。”
狐假鸱张 比喻倚仗别人,虚张声势。 《旧唐书・僖宗纪》:“初则狐假鸱张,自谓骁雄莫敌;旋则鸟鱼烂,无非破账而终。”
假誉驰声 指传播虚假的名声。 《旧唐书・薛登传》:“比来举荐,多不以才,假誉驰声,互相推奖。”
假越救溺 假:借助;溺:被水淹。
原指到很远的越国请善游水的人来救溺水的孩子。比喻行动适应不了紧急的需要。
《韩非子・说林上》:昔有假人于越而救溺子,越人虽善游,子必不生矣。
冤假错案 冤案、假案、错案的合称。 冰心《痛悼胡耀邦同志》:“他狠抓落实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的政策。”
假痴假呆 装傻;假装糊涂。 《海上花列传》第48回:“我有要紧事体请耐来,啥个假痴假呆!”
酸文假醋 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9回:“这有什么?大凡一个人,总别酸文假醋的才好。”
假模假式 模、式:模样、姿态。
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
宋・史浩《荆钗记传奇》:装模作样,恼吾气满胸膛。
天假良缘 假:借。
上天给予的美好姻缘或缘份。也指难得的好机会。亦作“天付良缘”、“天假因缘”、“天假其便”。
明・高攀龙《答刘念台》:“况吾辈一室之中,自有千秋之业,天假良缘,安得当面蹉过。”
假物为用 假:借。
借助外物,为自己所用。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假的成语、带假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