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债的成语
带债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7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血债要用血来还 | 血债:未报的杀人仇恨。 欠下杀人害命的深仇,必须以死来偿还。 |
曲波《桥隆飙》:“同志们,走!血债要用血来还,欠一分也不成!” |
恩不放债 | 对亲人不宜放债。意谓免因钱财交往而致发生怨怼。恩,指亲人。 |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他可是肯心肯意的还咱……正是恩不放债。” |
欠债还钱 | 欠了债要还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三:既是不关亲,你岂不闻得‘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
折券弃债 | 券:泛指票据、凭证。 指销毁债券,不再索偿。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岁竟,比两家常折券弃债。” |
债台高筑 | 筑起很高的债务台。形容欠债很多。 | 东汉・班固《汉书・诸侯王表序》:“有逃责(债)之台。”唐・颜师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负责(债),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
风情月债 | 比喻男女恋爱的事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尘世之女怨男痴。” |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 偿:偿还。 杀人者须抵命,欠债者要还钱。 |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可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你这般说才是。” |
债多不愁 | 债欠多了反而不忧愁。比喻困难成堆,认为反正一时解除不了,也就不去愁它了。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5回:“但管目前,随他如何进行,总教借款有着,便好偷安旦夕,得过且过,债多不愁。” |
墨债山积 | 山积:堆积如山。 比喻由于书法好,求写字的人很多,应付不过来而欠下债。 |
|
怨家债主 | 佛教语,指与我有冤仇的人。 | 唐・孔思义《造像题记》:“业道受苦及怨家债主,悉愿布施欢喜,速得神生净土。” |
揭债还债 | 揭:举;揭债:借债。 用借债的办法还债,亏空会始终存在。形容于事无补。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0回:“那才是揭债还债,窟窿常在。” |
父债子还 | 父亲生前的债务,由子女负责偿还。也指父辈的过错累及子女。 | 祝兴义《此生此夜》:“我知道自己出身不好,在娘胎就背上父辈罪恶的包袱。就算是‘父债子还’吧。” |
血债累累 | 杀害的人多;欠下了很多人命债。累累:很多。 |
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这狗仗官势、血债累累的地头蛇,被暴怒的人们活活地埋进沙坑。” |
冤有头,债有主 | 冤有冤头,债有债主。比喻要了解事情,必须找为主的人。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剑门安分庵主》:“卓拄杖一下,曰:‘冤有头,债有主。’” |
冤家债主 | 冤家:仇人;债主:收债的人。 指与我结怨欠债的人。 |
《无量寿经》卷下:怨家债主,焚漂劫夺。 |
血债血还 | 指犯下杀人害命的罪行,必须以死来抵偿。 | |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 比喻处理事情必寻负主要责任的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武松捋起双袖,握着尖刀,指何九叔道:‘小子粗疏,还晓得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休惊怕,只要实说,对我一一说知武大死的缘故,便不干涉你!’”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债的成语、带债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