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信的成语
带信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46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 直:公正,正直。 不能简单地相信别人很正直,而应当提防他存心不良。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 |
满怀信心 | 心中充满自信心。 | 曲波《林海雪原》:“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要走这条三关道。” |
卬首信眉 | 信,通“伸”。昂首伸眉。形容意气昂扬,不随波逐流。 | 《汉书・司马迁传》:“今已专职形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 |
纳忠效信 | 纳;献纳;效:献出。 献出忠心和诤言。 |
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 |
善男信女 | 原指皈依佛教的人。后泛指虔诚信奉佛教的男女。 | 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拒客》:“释道寺院,有客堂,有主客师,使四方游人,善男信女,咸可小憩,有来礼佛者,有来布施者,从不拒客之礼。” |
至信辟金 | 至信:最信实,最真诚;辟:排除;金:古人用作信物的金玉之类。 指最大的诚信无需借用金玉之类的信物。 |
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
赏罚不信 | 信:信用。 赏赐与惩罚不能取信于民。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初见秦》:“号令不治,赏罚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尽其民力,彼固亡国之形也。” |
偏听偏信 | 偏:只注重一方面。 只听信一方面的话;就以为真;指处理问题态度不公正;方法不妥当。 |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
信外轻毛 | 佛教语。信心动摇不定,像鸿毛轻飘浮动。 | 《观经玄义分》:“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 |
半疑半信 | 有点怀疑,又有点相信。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 唐・元稹《古筑城曲》:“因兹请休和,虏往骑来过。半疑兼半信,筑城犹嵯峨。” |
破除迷信 | 原指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现也指解放思想,扫除自卑感,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新风格。 | 毛泽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要破除迷信。不论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 |
尽信书不如无书 |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 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
孝悌忠信 |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 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
信口开合 |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 |
言信行果 | 见“言必信,行必果。”。 | 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言信行果。” |
信口开呵 | 见“信口开合”。 |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你待要着死撞活,将功折过,你休那里信口开呵。”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只因他平日冒称是宰相房玄龄之后,在人前夸炫家世,同僚中不知他的来历,信以为真,把他十分敬重。” |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 直:正直;不仁:不讲道义。 不要相信表面上的正直,要防备别人心存不良。 |
《增广贤文》: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
背义负信 | 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 见“背信弃义”。 |
履信思顺 | 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 《周易・系辞》:“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
信手拈出 | 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 随手拿出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
宋・韩驹《赠赵伯鱼》: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 |
信誉卓著 | 卓著:突出显著。 信用与名誉特别好。 |
|
赏罚信明 | 同“赏罚分明”。 | 《汉书・王嘉传》:“孝宣皇帝赏罚信明,施与有节,记人之功,忽于小过,以致治平。” |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邑:指小城市。 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
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难以置信 | 不容易相信。 |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
达诚申信 | 达:表达;申:申明;信:诚实。 表达忠诚信实的心意。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8回:“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榖,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 |
尾生之信 | 尾生: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 比喻只知道守约,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 |
战国・庄子《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
信誓旦旦 | 誓言说的诚恳可信。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明白确实的样子。 |
《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
威信扫地 | 威信:威望和信誉。 威望、信誉全部丧失。比喻威望和信誉完全丧失。 |
郭沫若《南京印象》:“而且就是他,使得法纪荡然,使得政府的威信扫地,他到底有什么收获?” |
取信于民 | 取得人民的信任。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信的成语、带信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