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俗的成语

带俗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9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高情迈俗 迈:超过,超逸。
情致高雅脱俗。
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唐》:“野逸不群,高情迈俗,张藻之亚也。”
随俗浮沉 自己没有一定的想法,随着潮流走。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习非成俗 指习惯于不好的东西而成风尚。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杯觞路酌,弦歌行奏,转相高尚,习非成俗。”
易俗移风 改变习俗,转移风气。 晋・常璩《华阳国志・梓童士女》:“其高者,则严君味道,易俗移风。”
耿介拔俗
拘俗守常 指受世俗平庸见解的束缚。 晋・葛洪《抱朴子・论仙》:“而浅识之徒,拘俗守常,咸曰世间不见仙人,便云天下必有此事。”
拘文牵俗 拘:拘束;牵:牵制,束缚。
受到繁文陋俗的束缚。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岂特委琐握踟,拘文牵俗,修诵习传,当世取悦云尔哉!”
澡熨故俗 澡:洗澡;熨:熨平;故俗:旧俗。
指改革旧俗。
宋・宋祁《成都府新建汉文翁祠堂碑》:翁之治蜀,开学校以《诗》、《书》教人,澡熨故俗。
奇风异俗 奇特的习惯和风俗。 郭沫若《苏联纪行・七月十二日》:“街头每见奇风异俗。每有女子头顶一件大罩袍,脸前垂一黑色厚纱幔。”
欺世惑俗 欺骗世人,破坏习俗。 郭沫若《惠施的思想与性格》:“在思想革命的时期,一种学论初出世时,谁不受人非难,被诋为非圣无法,离经畔道,欺世惑俗,乃至处于极刑呢?”
败俗伤风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参见“败俗伤化”。
阿世媚俗 阿世:迎合世俗。
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如其《民政》一书,谓有人宝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见容于人群。”
悯时病俗 指忧虑时俗。 宋・曾巩《答李讼书》:“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
遁世绝俗 见“遁世离俗”。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一:“能使人有孤臣孽子摈弃而不容之感,遁世绝俗之悲,泥而不滓,蝉蜕污浊之外者,诗也。”
俗谚口碑 俗:通俗。
谚:谚语。
口碑:指流传的口头俗语。
广泛流传的通俗的谚语和俗语。
乱俗伤风 指败坏社会风气。 《宋书・瘐炳之传》:炳之身上之衅,既自籍籍,交结朋党,搆扇是非,实足乱俗伤风。
俯仰随俗 俯仰:低头,抬头,指一举一动。
举止言谈随和着社会的风俗习惯。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从俗浮沉,与时俯仰。
庸夫俗子 平庸无能,见识浅陋,志趣不高尚的人。 宋・魏了翁《水调歌头》词:高氏八千石,驺哄溢街坊。庸夫俗子,夸道锦绣里家乡。
不僧不俗 僧:指和尚。
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贞高绝俗 高尚坚贞的节操超出普通人。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陶列传》:“窃见故冀州刺史南阳朱穆,前乌桓校尉臣同郡李膺,皆履正清平,贞高绝俗。”
绝尘拔俗 绝尘:冠绝尘世;拔俗:不同凡俗。
超出尘世,不同凡俗。
宋・杨万里《朝请大夫将作少监赵公行状》:“有绝尘拔俗之逸韵,其文尤长于论事。”
矫世励俗 矫世:纠正世风。
励:鼓励。
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
宋・王禹偁《四皓庙碑》:“远害全身,矫世励俗。清泉洗耳,紫芝充腹。”
惊愚骇俗 使愚昧鄙俗之人感到震惊。 清・李绂《裕州观祷雨》诗:“神或附人称马子,惊愚骇俗走相使。”
达士拔俗 达士:达观的人;拔俗:不同凡俗。
达观的人总是超凡脱俗。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至人能变,达士拔俗。”
贞不绝俗 谓品性高洁而不与世俗隔绝。 《后汉书・郭太传》:“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超凡脱俗 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3章:“眼睛里闪烁着超凡脱俗的光芒,艰难地爬蜒着走向圣地麦加……”
从俗就简 依照通俗的做法,以求简易。 宋・周辉《清波别志》卷下:“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简帖,必旋检本,模仿笔画,从俗就简。
矫世厉俗 改变颓废的世风,鼓励淳厚的民俗。同“矫世励俗”。 明・唐顺之《莆田林氏先墓表》:“矫世厉俗、捐私奉公、崭崖狷洁之行,可以无谴诃憎疾于鬼神,然或不免谴诃憎疾于人。”
抗尘走俗 形容为了名利,到处奔走钻营。 南朝・齐 孔稚圭《北山移文》:“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
争天抗俗 与大自然斗争,同落后的风俗习惯抗衡。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俗的成语、带俗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