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伸的成语

带伸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6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伸手不见掌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二:问:‘如何有和尚家风?’师曰:‘伸手不见掌。’
有屈无伸 屈:委屈,冤枉。
蒙受冤枉而无法伸诉。
明・无名氏《女姑姑》第四折:“想当日酷刑害逢危遭困,您那一日便逼的我有屈无伸。”
难伸之隐 隐:隐衷,隐情。
隐藏在内心深处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姑娘也就难免有难伸之隐。”
展脚伸腰 ①下拜。②俗用以称人死。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四折:“不索你插钗、下财、纳采,有甚消不的你展脚伸腰两拜。”
伸冤理枉 洗雪冤枉。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大略多守着现成的案,能有几个伸冤理枉的?”
伸手可得 一伸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极容易得到。 元・无名氏《王月英元夜留鞋记》楔子:自谓状元探手可得,岂知时运不济,榜上无名。
以屈求伸 屈:弯曲;伸:伸直伸展。
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龙屈蛇伸 喻君子受屈而小人得志。 清・陈恭尹《送雪公归耕苍梧歌》:“毛摧羽落君莫叹,龙屈蛇伸自终古。”
仰首伸眉 仰首:仰起头来;伸眉:舒展眉头。
形容意气昂扬的样子。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
伸大拇哥 竖起大拇指称赞。
伸手不见五指 形容光线非常暗,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只听得一阵风过处,天昏地黑,鬼哭神嚎,眼前伸手不见五指,一时晕倒了。”
伸钩索铁 伸:伸直;索:绞合。
把钩伸直,绞铁成索。形容力大。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桀淫虐有才,力能伸钩索铁,手搏熊虎。”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形容懒惰成性,坐享别人劳动成果的人。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安公子是自幼娇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
小屈大伸 屈:委屈。
伸:展开,发挥出来。
先能够受点委屈,而后会大有作为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云合雾集,量时揆宜,用取世资,小屈大申,存公忽私。”
大丈夫能屈能伸
屈一伸万 伸:展开。
屈身一人之下,凌驾于万人之上。
《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专诸曰:‘子视吾之仪,宁类愚者也,何言之鄙夫。夫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
伸眉吐气 伸:伸展;吐气:吐出怨气。
伸展眉毛,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抑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宋・陈亮《与石天民书》:“对后有何指挥曲折,幸一见报。士人于被吕得对,遂可以伸眉吐气,亦丈夫遇合之会也。”
伸头探脑 不断伸着脑袋张望。形容迟疑观望,或心中有鬼。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四回:“他在那锅门前,更无心烧火,不时的伸头探脑,出来观看。”
屈蠖求伸 蠖: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
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伸头缩颈 形容在暗中察看的神态。 清・翟灏《能人编・身体》:“豪门送物鹅伸颈,好客临门鳖缩头。”
引而伸之 伸:展开。
把某种原则引申开来。
《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眉头不伸 形容忧愁烦闷的样子。
龙伸蠖屈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三台妙迹,龙伸蠖屈之书;五色华笺,河北胶东之纸。”
饭来张口,茶来伸手
熊经鸟伸 见“熊经鸟申”。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吕岩》:“不损上药,愈益下田。熊经鸟伸,纳新吐故。”
诎寸伸尺
引伸触类 亦作“引申触类”。谓从某一事物的原则,延展推广到同类的事物。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
语出《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尺蠖求伸 尺蠖:虫名,体长约二三寸,屈伸而行。
尺蠖用弯曲来求得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能伸能屈 见“能屈能伸”。 《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蠖屈不伸 像尺蠖一样弯曲而不能伸展。比喻人不得志。 清・戴名世《齐天霞稿>序》:“即诸同学之士亦多食贫作苦,蠖屈不伸。”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伸的成语、带伸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