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价的成语

带价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2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等价交换 相同的价值进行平等交易。 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大家按等价交换的原则来互相帮助,解决劳力不足牲畜缺的困难。”
身价倍增 建立或增进个人的权威、影响或声望。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 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
平价和售 和售:平价交易,不哄抬物价。
指公平交易。
北宋《新唐书・吴凑传》:平贾和售,以息众欢。
善价而沽 善价:价,也作“贾”。
高价。沽:卖,出售。
等着有了好价钱再卖出去。原比喻士人怀才等待时机出来作官。语本《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后比喻等待有了好的待遇或条件才肯出来做事。
漫天要价,就地还钱 漫天:比喻非常高;要:索取;地:比喻非常低。
指商业上的讨价还价,卖方把售价要得很高,买方则把价钱还得很低。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原是买物之人向来俗谈。
漫天叫价 犹漫天要价。 川剧《谭记儿》第四场:“若是旁人呢?我就漫天叫价;是大人吗,就不用你就地还钱,奴家分文不取,权当与大人接风。”
漫天开价 无限度地乱开价码。 阿英《城隍庙的书市》:“城隍庙的定价是靠不住的,他‘漫天开价’,你一定要‘就地还钱’,慢慢的和他们‘推敲’。”
口不二价 谓卖物者不说两种价钱。 《后汉书・逸民传・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蒲扇价增 蒲扇:用香蒲编的扇子。
形容某种东西因受到名人的使用而价格增长。
《晋书・谢安传》:“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
名价日重 名价:声望;日重:一天天增加。
名声一天天大起来。
《宋书・张敷传》:初,父邵使与南阳宗少文谈系象,往复数番,少文每欲屈,握麈尾叹曰:‘吾道东矣。’于是名价日重。
要价还价 买卖东西,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也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待价而沽 等到好价钱再出售(沽:卖)。
比喻做事等待某种条件;或怀才等待赏识者重用。
宋・胡继宗《书言故事・金宝》:“待时而动曰待价而沽。”
价增一顾 原意是卖不出去的好马,被伯乐看中了,就增加了十倍的价钱。比喻本来默默无闻,遇到赏识的人而抬高了身价。 《战国策・燕策二》:“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马价十倍。”
言不二价 见“言无二价”。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货在商人店里,贵得如同宝贝,真是言不二价的。”
不惜代价 为得到某种东西或实现某个目标而不吝惜付出钱物、精力等。 林斤澜《山深海阔》:“如若过于勉强,甚至到了不惜代价的地步,我一定是劝他淡薄些。”
黑价白日 见“黑家白日”。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六:“萧队长黑价白日地工作。”
声价百倍 声价:声望和社会地位。
比喻名誉地位大大提高。
清・姜绍书《无声诗史・董其昌》:“碑碣铭志之石,非公笔不重,断楮残煤,声价百倍。”
货真价实 货物质量好;价格公道;原是旧时商人招揽生意的用语。也可形容地道、不走样、不离谱。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韫玉待价 韫:藏。
把玉藏在木匣子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89回:“那明是韫玉待价之意。”
高抬身价
等价连城 同样价值连城。比喻同样贵重。 唐・姚思廉《梁书・儒林传・范缜》:“晋棘、荆和,等价连城,骅骝、騄骊,俱致千里。”
韫椟待价 韫:藏;犊:木匣子。
把玉藏在木匣子里,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怀才待用或怀才隐退。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且韫椟以待价,踵颜氏以行止。”
价廉物美 东西价钱便宜,质量又好。 《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十回:“苏州有个朋友写信来,要印一部书。久仰贵局的价廉物美,所以特来求教。”
上天要价,落地还钱 指商业上的讨价还价,卖方把售价要得很高,买方则把价钱还得很低。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原是买物之人向来俗谈。
明码实价 明码:指标明的价格。
指公开标明的真实价格或处事不折不扣。
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这家的主人,是明码实价的汉奸,伪军的少将。”
无价之宝 无法估量价格的宝贝。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元・王实甫《丽春堂》:“我这珠衣是无价之宝哩。”
待价藏珠 待:等待;待价:等待高价出售。
珍藏明珠,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有才学者等待被人赏识。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市不二价 指买卖公道,不相欺诈。形容社会风气好。同“市无二价”。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烈传》“卒于海表”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烈居之历年,未尝有患。使辽东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
讨价还价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巧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价的成语、带价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