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仙的成语
带仙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9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驾鹤成仙 | 指死的婉称。 | 杨大群《关东传奇》第54章:“老爹,你驾鹤成仙了,嘿嘿。” |
李郭仙舟 | 《后汉书·郭太传》载,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从宾望之,以为神仙,故称“李郭仙舟”。后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 《后汉书・郭太传》载,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从宾望之,以为神仙,故称“李郭仙舟”。 |
神仙一把抓 | ||
仙凡路隔 | 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比喻亲友被隔绝,无法相会。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9回:“揉着眼睛,细想昨夜又不曾梦见,可是‘仙凡路隔’了。” |
仙才鬼才 | 仙、鬼:比喻非凡。 指才华杰出非凡的李白和李贺。 |
宋・阮阅《诗话总龟》:“宋景文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 |
蓬莱仙境 | ||
飘然欲仙 | 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也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 | 宋・邓牧《伯牙琴・续补・自陶山游云门》:“奇诡万状,使人飘然欲仙,不知在人间世。” |
羽化登仙 | 羽化:成仙。 指修行的人成道时骑鹤升天而去。指去世。 |
宋・苏轼《前赤壁赋》:“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
凌波仙子 | ||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 用以比喻一人得势,与其有关者亦皆随之发迹。多含讽刺意。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语出汉・淮南王刘安举家升天的传说。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
仙山楼阁 | 指仙人所居住的仙境。多用于形容奇异不凡或美妙空幻的境界或景象等。 | 西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 |
林下神仙 | 林下:幽僻之境。 指不问世事,潇洒处在的隐士。 |
唐・张令问《与杜光庭》:试问朝中为宰相,何如林下作神仙。 |
鸡犬皆仙 |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 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
仙姿玉貌 | 形容女子姿态容貌都美。 | 唐・郑《津阳门》诗:“鸣鞭后骑何躞蹀,宫妆禁袖皆仙姿。”《乐府诗集・宫怨》:“三千玉貌休自夸,十二金钗独相问。” |
人间仙境 | ||
仙山琼阁 | 仙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琼阁:精美的楼阁。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现在也比喻虚无缥缈的美妙幻境。 |
唐・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八仙:传说的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办法。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
云中仙鹤 | 同“云中白鹤”。 | 清・龚自珍《定风波》词:“自古畸人多性癖,奇逸,云中仙鹤怎笼来?” |
神仙眷属 | ||
飘然若仙 | 飘然:神形潇洒的样子。 神形潇洒好像神仙。形容人的动作潇洒自如轻盈优美。 |
|
仙风道骨 | 骨:气概。 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 |
唐・李白《大鹏赋序》:“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
飘飘欲仙 | 飘飘然将要飞升成仙。比喻人的神态、动作轻盈飘忽如同神仙;多形容人的感受轻松爽快;沾沾自喜。 | 清・刘鹗《老残游记》:“到了次日,老残起来,见那天色阴得很重,西北风虽不甚大,觉得棉袍子在身上有飘飘欲仙之致。” |
九天仙女 | 指天上的仙女,比喻绝色美女。 | 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你看此女非凡,真乃九天仙女也。” |
仙姿佚貌 | 仙子的姿质,秀逸的容貌。形容女子出色的姿容。佚,通“逸”。 | 清・洪昇《长生殿・弹词》:“那娘娘生得来仙姿佚貌,说不尽幽闲窈窕。” |
仙风道格 | 犹言仙风道骨。 | 宋・苏舜钦《朝奉大夫天章阁待制王公行状》:“公襟上高爽,有仙风道格,日与二三逸人,放意于江山之间。”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
八仙过海 |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后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 | 明・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 |
仙液琼浆 | 指美酒。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7回:“东一院作金齑玉脍,西一院就酿仙液琼浆。” |
仙露明珠 | 比喻人风神秀异。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 唐・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
仙风道气 | 犹仙风道骨。 | 明・屠隆《彩毫记・泛舟采石》:“老爷身着宫锦袍,头戴华阳巾,仙风道气,轩轩霞举。”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仙的成语、带仙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