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书的成语

带书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1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名书竹帛 书:书写,记载;竹帛:史书。
把名字留在史书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
鱼书雁帛 见“鱼书雁帖”。 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知书识字 指有文化修养。 明・冯惟敏《朝天子・自遣》曲:“海翁,命穷,百不会,千无用。知书识字总成空。”
映月读书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南史・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
有脚书橱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宋・龚明之《中吴记闻》:“程信民记闻精确,乡人号为有脚书厨(橱)。”
咄咄书空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后以“咄咄书空”形容失志、懊恨之态。 《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虽被黜放,口无怨言,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闭门读书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书声朗朗 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著脚书楼
闲话休提,书归正传 提:提说。
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
王朝闻《论凤姐》第16章:“闲话休提,书归正传;看来袭人自己,日子也并不太好过。”
虫书鸟篆 书:字体。
字体像鸟虫。借指外国文字。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0回:“巡捕传进一个洋式片子来,上面写着虫书鸟篆,说有位洋老爷拜会大人。”
拥书南面 见“拥书百城”。 清・归庄《感怀》诗:“捉鼻东山关气运,拥书南面足经纶。”
老虎借猪,相公借书 相公:旧指读书人。
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丹书铁契 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
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
《汉书・高帝纪下》:“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
书生本色 本色,本来的面目。指一个人的言行态度,能保持读书人应有的气质。
十年读书 谓长期努力于学业。 《宋书・沈攸之传》:“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多所谙忆,常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通书达礼 谓通诗书,懂礼仪。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善书不择纸笔 工于书法的人,不会过于选择纸和笔。比喻功力深厚,易见实效。 唐・张怀瓘《书断列传》卷三:“曰:‘何如欧阳询?’曰:‘闻询不择纸笔,皆能如志,官岂得若此。’”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善书不择纸笔,妙在心手,不在物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
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读书得间 间:间隙。
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4回:“你真可谓读书得间了!你说的一点不错。”
飘零书剑 古时谓文人携带书剑,游学四方,到处飘泊。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6回:“如今虽是飘零书剑,家里也还有一百亩田,三四带房子住着。”
罄竹难书 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
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旧唐书・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名书锦轴 书:书写,记载;锦轴:史书。
把名字留在史书上。
《神童诗・劝学》:“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美不胜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
衡石量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奋笔直书 奋笔:提起笔来。
指精神昂扬地挥笔快速书写。同“奋笔疾书”。
清・墨憨斋《醒名花》第十四回:“贤侄今日,奋笔直书,如行云流水,珠玑错落,俊爽之才,有同健鹰之摩秋汉,真命世杰也,与古人何多让焉,将来正未可量。”
书剑飘零 书剑:书籍和宝剑;飘零:漂泊,流落无依。
做官或从军,离乡背井,漂泊在外,久游未归。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
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和您谈一次话,胜过自己读十年书。形容对方学识渊博,见解高超,从谈话中使自己获益非浅。 宋・朱熹《朱子语类》:所谓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说到透彻处,何止十年之功也。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书的成语、带书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