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举的成语
带举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03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 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 《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
举手可采 | 举:抬起;采:摘,拿。 一抬手就可以拿到。比喻极容易取得。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慈传》:“祖宗制度之仪,丧纪五服之数,皆指掌画地,举手可采。” |
举足为法 | 形容人的行为高尚,为后人所效法。 | 唐・韩愈《进学解》: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
一举三反 |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
春秋・孔子《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轻而易举 | 轻:轻松;举:向上托。 很轻松很容易地举起来。形容做事情毫不费力。 |
《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宋・朱熹注:“言人皆言德甚轻而易举,然人莫能举也。” |
按兵不举 | 犹按兵不动。 | 元・无名氏《开诏救忠》第三折:“你将那忠臣良将故赃谋,想着你按兵不举心更毒。”明・无名氏《精忠记・挂冠》:“岳家父子三人尽忠报国杀金人望风而走,岂有按兵不举之理?” |
在此一举 | 在:在于,决定于;举:举动,行动。 指事情的成败就决定于这一次的行动。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
飙举电至 | 飙:疾风、暴风。 风起云涌闪电到。形容声势猛烈。 |
汉・桓宽《盐铁论・世务》:“匈奴贪狼,因时而动,乘可而发,飙举电至。” |
举世瞩目 | 举:全;瞩目:注视。 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
战国・楚 屈原《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国语・晋语》:“则恐国人这瞩目于我也。” |
举错必当 | 当:恰当。 指措施或举动得体、适当。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举错必当,莫不如画;皇帝之明,临察四方。 |
一举两得 | 举:做事。 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 |
《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
举鼎绝脰 | 举:抬起;绝:折断;脰:颈项。 双手举起鼎而折断颈项。比喻力小不能胜任。 |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何如?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莫敢辞乎?举鼎绝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
一举两全 | 谓一举措而能顾全两面。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郭淮传》:“兵不远西,而胡交自离,此一举两全之策也。” |
祁奚之举 | 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 |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
举无遗策 | 举:提出;策:计谋、办法。 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 |
《淮南子・主术训》:“万举而无遗策矣。” |
褎然举首 | 褎然:出众的样子;举:推举;首:第一。 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 |
《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褎然为举首。” |
延颈举踵 | 踵:脚后跟。 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
战国・庄子《庄子・法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 |
举世无比 | 举:全,皆;举世:全世界。 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 |
宋・钱易《南部新书》庚卷:“萧颖士,开元中,年十九,擢进士第,儒释道三教无不该通,然性偏躁,忽忿戾,举世无比。” |
举首戴目 | 举:抬起;戴目:仰视的样子。 形容望着远处而有所期待或殷切期待。 |
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天下举首戴目,属心执事者,难以一二计。” |
言谈举止 |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 清・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
举踵思慕 | 举:抬起;踵:脚后跟;举踵:踮起脚跟;思慕:思念。 形容十分思念,抬起脚后跟张望。 |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举踵思慕,若怙旱之望雨。” |
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 举:推荐;隐:隐瞒;失:失掉;亲:亲属。 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
西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祁奚可谓不党矣,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
躁动轻举 | ||
毛举细务 | 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 | 宋・陈亮《论励臣之道》:“而群臣邈焉不知所急,毛举细事以乱大谋。” |
画眉举案 | 画眉:指汉张敞为妻画眉毛的故事;举案:指汉朝孟光为夫送饭的故事。 比喻夫妻互敬互爱。 |
《汉书・张敞传》:“(敞)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 |
荐贤举能 | 举:推荐。 选拔推荐有都能有德行的人。 |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举前曳踵 | 曳:拖;踵:脚后跟。 拖着脚后跟向前迈步。形容谨慎小心,缩手缩脚的样子。 |
《礼记・玉藻》:执龟玉,举前曳踵,蹜蹜如也。 |
举措有适 | 指措施或举动得体、适当。 | 《后汉书・列女传》:吾与子伯素不相若,向见其子容服甚光,举措有适,而我儿曹蓬发历齿,未知礼则。 |
举国若狂 | 举:全;狂:疯狂。 指全国上下群情振奋;纵情欢乐不能自已;都像疯狂了似的。 |
西汉・戴圣《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
举笏击蛇 | 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的手板。 用手板将蛇打死。比喻有胆识。 |
元《宋史・孔道辅传》:有蛇出天庆观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往奠拜之,欲上其事。道辅径前,以笏击蛇,碎其首。观者初惊,后莫不叹服。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举的成语、带举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