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两的成语
带两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5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两可之间 | 可,适当。全句是说两方都好,很难作决定。指事情不知该如何处理才适当。与“可否之间”义近。 | 晋书鲁胜传:“是有不是,可有不可,是名两可。” |
说三不接两 | ||
首鼠两端 | 首鼠:踌躇不决。 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或动摇不定。 |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已罢朝,出止车门,召韩御史大夫载,怒曰:‘与长儒共一老秃翁,何为首鼠两端。’” |
三跨两步 | 形容快步前进的样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贾瑞如得了命,三步两步从后门跑到家里。 |
两害相权取其轻 | 权,衡量。取,选择。轻,指为害较小者。形容处理事情时,先衡量轻重得失,再选择伤害较小的方法去做。 | |
左右两难 | 两面为难,不容易决定。 |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一折:“我欲待亲自去寻来,限次又紧,着老夫左右两难,如何是好?” |
三节两寿 | 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修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三节两寿,孝敬上司的钱,虽不敢任情减少,然而总是照着前任移交过来的簿子送的。” |
两脚书橱 | 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 《南史・陆澄传》:“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厨也。’” |
耍两面派 | 耍两面手法,表里不一,指对斗争双方都采取敷衍的行为。 | 毛泽东《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材料>的序言和按语》:“反革命分子怎样耍两面派手法呢?” |
两面二舌 | 比喻在两方面挑拔。 | 宋・司马光《涑水家仪》:“凡女仆两面二舌、虚饰迭谗者逐之。” |
两腋清风 | ||
两眼一抹黑 | 瞎眼。比喻对周围情况一无所知。 |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两眼一抹黑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在文学本体上倒腾先谓语后主语光动词没名词一百多句不点标点看晕一个算一个!” |
两头三绪 | 形容心意烦乱。 |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都则道百媚千娇,送的人四分五落,两头三绪。” |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 斗:争斗。 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
两部鼓吹 | 鼓吹:古时仪仗乐队的器乐合奏。 两部器乐合奏。特指蛙鸣。 |
《南齐书・孔稚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或问之曰:‘欲为陈蕃乎?’稚珪笑曰:‘我以此当两部鼓吹,何必期效仲举。’” |
三好两歹 | 谓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虔婆道:‘也常时三好两歹的,亏的太平府陈四老爷照顾他。’” |
两言可决 | 两三句话即可决定。形容寥寥数语就把事情办妥了。 |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可决耳。’ |
一双两好 | 比喻夫妇美好相称。 | 明・李唐宾《梧桐叶》第三折:“只要得女貌郎才,不枉了一双两好。” |
清风两袖 | 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
两头和番 | 谓两面拨弄、搅和。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5回:“单管两头和番,曲心矫肚,人面兽心。” |
两虎共斗 | 斗:争斗。 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 |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调停两用 | 谓居间观望,骑墙投机。 | 清・侯方域《拟思宗改元追复扬涟等官爵并起被废诸臣旋钦定逆案颁示百官廷臣谢表》:“拥戴称颂,悬金石不刊之书,令其遗臭千秋;门户宗盟,杜调停两用之局,防其夤缘一旦。” |
两得其所 | 指对双方都有好处。 | 宋・刘克庄《与郑邵武书》:此事与立孙无相妨,华屋良田与吾之孙,独以一命与吾兄之孙,两得其所矣。 |
三头两绪 | 形容事务繁杂,不易弄清头绪。 | 宋・朱熹《答张敬夫书》:“则不免将一个心把捉另一个心,外面未有一事时,里面已是三头两绪。” |
俱伤两败 | ||
判然两途 | 指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 明・海瑞《凡廖锦台膺首荐序》:人之所以责官,人之所以责士,判然两途矣。 |
三头两日 | 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一切日用盘费,三头两日俱是通州差人送来。” |
分斤拨两 | 见“分斤掰两”。 | 孙犁《村歌》上篇:“可是俺们那组,都说大家既是合适,才组到一块,不愿意分斤拨两的,显着薄气。” |
道三不着两 | 道:说话;着:接触到。 说话三句有两句说不到地方。形容说话不着边际。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苏王文桂枝香>》:“道三不着两,四下乱倡扬,取得经来唐三藏,再莫管他人瓦上霜。” |
两厢情愿 | 两厢:双方;情愿:心里愿意。 两方都愿意;互不勉强。也作“两相情愿”。 |
明・施耐庵《水浒》:“智深大笑道:‘太公;你也是个痴汉;既然不两厢情愿;如何招赘做个女婿?’”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两的成语、带两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