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下的成语

带下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4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是。”
胯下蒲伏 蒲伏:通“匍伏”,指伏地爬行。
指汉朝韩信年少时有胯下之辱。
宋・秦观《人材》:“将如韩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
澄清天下 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上漏下湿 上:指屋顶;下:指地面。
形容房屋破旧,不能蔽风雨。
战国・庄子《庄子・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
错落高下 犹言长短高低。 宋・叶適《文林郎前秘书省正字周君南仲墓志铭》:“已而耳改目化,气竦神涌,古今事物,错落高下,不以涯量。”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比喻事物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低首下心 首:头;下心:屈服于人。
形容屈服顺从。
唐・韩愈《祭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瓜田李下 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跟;走过李子树下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有偷瓜、偷李子的嫌疑。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晋・干宝《搜神记》第15卷:“惧获瓜田李下之讥。”
放下包袱 放:安放,搁置。
丢开思想包袱,消除精神上的负担。
毛泽东《学习和时局》:“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指苏州、杭州比天堂还要美好。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从来江山秀丽,人物奢华,所以相传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冠上履下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语妙天下 形容言语精妙无比。 东汉・班固《汉书・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三国・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天下大乱 天下:指中国或世界。
全国或全世界的局势动荡不安。
《后汉书・曹节传》:“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常侍侯览多杀党人,公卿皆尸禄,无有忠方者。”
半部论语治天下 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上情下达 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设下圈套 引诱人受骗上当。 莫应丰《将军吟》第七章:“头头们进行了形势分析,估计走资派既然设下圈套,是必有阴险目的的。”
下乔迁谷 用来比喻人从光明走向黑暗,或者从良好的处境而进入劣境。 参见“下乔入幽”。
淫猥下流 放荡淫乱,指人纵欲乱为。
半上落下 犹半途而废。 《朱子全书》卷十五:“圣人不肯半上落下,直是做到底。”又卷九:“人各有个知识,须是推致而极其至,不然半上落下,终不济事。”
下笔风雷 形容书法或绘画运笔迅速,气势浩大。 宋・苏轼《王维吴道子画》:当其下笔风雷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写了一大篇文章,但没有接触到主题。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视下如伤 见“视民如伤”。 《北史・魏纪・孝文帝纪论》:“加以雄才大略,爱奇好士、视下如伤,役己制物,亦无得而称之。”
天下承平 国家持久太平。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七回:“内无吴蜀东西之忧,外无南北边防之患,天下承平,甲兵不用。”
低首下气 形容有所畏惧而不得不屈服。
食不下咽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晋・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折节下贤人 折节:屈己下人;下:屈己尊人。
屈己下人,尊重有见识有能力的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
目无下尘 下尘:下风,比喻地位低下的人。
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高傲,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
欺上瞒下 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唐・元结《奏免科率状》:“忝官尸禄,欺上罔下,是臣之罪。”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下的成语、带下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