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黄的成语
带黄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15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黄发台背 | 指长寿的老人。后亦泛指老年人。黄发,指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鲐鱼背。台,通“鲐”。 | 《诗经・鲁颂》:“黄发台背,寿胥与诚。” |
| 哑子吃黄连 | 歇后语。比喻有苦说不出。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三回:“正是哑子吃黄连,苦在自肚里,敢怒不敢言。” |
| 黄白之术 | 黄白:黄金和白银。 相传道家有烧炼丹药点化金银的法术。指道家的炼丹术。 |
《汉书・淮南王安传》: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 |
| 七青八黄 | 指钱财。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又没甚七青八黄。” |
| 黄袍加身 | 黄色的龙袍穿到身上。指被拥立为帝王。 | 清・钱采《说岳全传》:“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
| 青黄沟木 |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 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后因以“青黄沟木”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
战国・庄子《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 |
| 黄中内润 | 黄:美。 指德才深藏不外露。 |
《魏书・高允传》: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 |
| 周瑜打黄盖 | 两相情愿。 | 老舍《柳屯的》:“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 |
| 碧落黄泉 | 碧落:天上、天界。 黄泉:地下。 天上和地下。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 |
唐・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
| 黄发骀背 | 见“黄发台背”。 | 唐・李德裕《上尊号玉册文(会昌二年奉敕撰)》:“于是服冕之士,戴鹖之伦,暨藩侯邦伯,黄发骀背,不谋而进曰……” |
| 说黄道黑 | 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你这厮在蔡九知府后堂,且会说黄道黑,拨置害人,无中生有撺掇他。” |
| 黄冠野服 | 见“黄冠草服”。 | 古直《冷圃曲》:“二月梅江波滟滟,黄冠野服期许剑。” |
| 黄皮刮瘦 | 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 | 余辰《蚕》:“一天过去了,蚕完全绝食啦,一个个饿得黄皮刮瘦,眼看就要死了。” |
| 白首黄童 | 白首:老人;黄童:儿童。 指老老少少。 |
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卿士庶人,黄童白叟,踊跃欢呀,失熹噎欧。 |
| 白草黄云 | 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 唐・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
| 半青半黄 | 农作物还没有长好,青黄相接。比喻时机还没有成熟。 | 宋・朱熹《朱子全书》第一卷:“只为明得不尽,若明得尽,私意自然留不得。若半青半黄,未能透彻,便是尚有渣滓,非所谓真知也。” |
| 争长黄池 | 长:年高,盟长;黄池:春秋地名,今河南省封丘西南。 春秋时,吴王夫差会晋定公于黄池,吴、晋争为盟长。指比较高低,力争占据上风。 |
晋・左思《吴都赋》:“胜强楚于柏举,栖劲越于会稽。阙沟乎商鲁,争长于黄池。” |
| 黄钟瓦缶 | 瓦缶:泥土烧成的大锅,用作乐器,音调最低。 比喻高雅优秀的或庸俗低劣的,或贤才和庸才。 |
明・谢榛《四溟诗话》第三卷:“试诵我诗一篇或一联,以见黄钟瓦缶,声调同异,则工拙两存乎心,所论公平,靡不服矣。” |
| 黄人守日 | 《太平御览》卷八七二引《符瑞图》:“日,二黄人守者,外国人方自来降也。 ”后遂以“黄人守日”比喻朝政清明,国力强盛。 |
《太平御览》卷八七二引《符瑞图》:“日,二黄人守者,外国人方自来降也。” |
| 过时黄花 | 黄花:菊花。 重阳节后的菊花。比喻过了时的或失去意义的事物。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1回:“今该转机已成过时黄花。” |
| 黄茅白苇 | 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 宋・苏轼《答张文潜书》:“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 |
| 黄泉之下 | 黄泉:指地下之泉,人死埋于地下。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誓之曰: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
| 黄垆之痛 | 垆:放酒瓮的土墩子;黄垆:黄公酒垆;痛:悲痛。 收集亡友的话。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曰:‘吾昔与稽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自稽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
| 论黄数黑 | 数:数落,批评。 背后乱加评论,肆意诽谤别人。 |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一折:“你入门来便闹起,有甚的论黄数黑。” |
| 黄童白颠 | 见“黄童白叟”。 | 明・袁宏道《邑钱侯直指疏荐序》:“夫今之黄童白颠,犹昔氓也。” |
| 蝶粉蜂黄 | 指古代妇女粉面额黄,妆扮美容。 | 唐・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 |
| 骊黄牝牡 | 犹言牝牡骊黄。喻指事物的表面现象。 | 明・文徵明《跋采临帖》:“观者当求之骊黄牝牡之外也。” |
| 遁迹黄冠 | 谓避开尘世而做道士。 | 刘复《奉答王敬先生》:“原来先生是个留学日本速成法政的学生,又是个‘遁迹黄冠’的遗老,失敬失敬。” |
| 黄公酒垆 | 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 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今日视虽近,邈若山河。’” |
| 黄耳传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 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黄的成语、带黄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