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顶的成语

带顶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摩顶放踵 从头顶到脚跟都擦伤了。形容不辞劳苦,不顾身体。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顶头风 逆风。比喻遭受困难或挫折。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九: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被打头风。
顶冠束带 头上戴着朝冠,腰上束着玉带。旧指朝廷命官的装束。 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本来历史是最不可靠的东西,奉敕编纂的史官,不过是顶冠束带的抄胥。
顶盔掼甲 戴上头盔,披上战甲。指全身武装。
捐躯摩顶 摩:通“磨”,消耗;顶:指头颅。
指粉身碎骨,牺牲自己的生命。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不思捐躯摩顶以报万一,反恣胸臆擅作威福。
摩顶至足 犹摩顶放踵。 南朝・梁・吴均《行路难》:“摩顶至足买片言,开胸沥胆取一顾。”
眼高于顶 眼界高过头顶。比喻眼光锐利,识别能力非常高强。也比喻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清・烟霞散人《凤凰池》第十五回:令爱惟聪明,所以能为聪明之事;惟有礼,所以能为守礼之人。故其眼高于顶,所择之人,不惟自己得所,并小女俱得其所。
三华聚顶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老年人经验丰富,做起事来,一个能顶得上两个人。
顶门一针 针灸时自脑门所下的一针。比喻切中要害而能使人觉醒的言语举动。 宋・刘克庄《题毋惰赵公辞执政恩数简》:盏事上十年,聒聒顶门一针,每言治乱,原于君心。
顶名冒姓 谓冒充他人。 《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恐系外乡光棍,顶名冒姓。”
绝顶聪明 绝顶:极端。
形容异常聪明。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5回:“他是绝顶聪明之人,一说便会,一会便已记得。”
顶名替身 犹言顶名冒姓。 《西游记》第十五回:“顶名替身者取首级,交头互耳者取首级。”
乌云压顶 比喻恶势力猖狂。
灭顶之灾 灭:淹灭;顶:头顶。
像大水淹没了头顶一样的灾难。比喻致命的、毁灭性的灾难。
《周易・大过》:“过渉灭顶,凶,无咎。”
顶门壮户 谓支撑门户,光耀门第。 《红楼梦》第八八回:“这也不枉你大哥哥死了,你大嫂子拉扯他一场!日后也替你大哥哥顶门壮户。”
顶针续麻 首尾相连,循环往复的一种文字游戏。如:成语接龙等。
宋、元以来的一种文字游戏。即一人说一条成语或诗文,下一个人以其尾字为首字,再接着说,说不出者为负,罚饮酒或其他。
捱三顶四 挨:通“挨”,挤进。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四回:“半仙到栅栏门首下马,也不进宅,径在堂中站着,众人捱三顶四,簇拥将来,一个个伸出手来,求太医看脉。”
挨三顶四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同“挨三顶五”。 明・冯梦龙《平妖传》:众人挨三顶四,簇拥将来,一个个伸出手来,求太医看脉。
焚香顶礼 犹焚香礼拜。 《西湖佳话・六桥才迹》:那杭州百姓,前番受过他的恩惠,今又听得他来,不胜欢喜,大家都打点焚香顶礼远接。”
顶踵捐糜 谓捐躯,牺牲。
磨踵灭顶 同“摩顶放踵”。
顶踵尽捐 犹言顶踵捐糜。
醍醐灌顶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
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
顶天踵地 犹言顶天立地。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没用处》:“夫人顶天踵地,惟呼最灵。”
捱三顶五 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覆帐之后,宾客如市,捱三顶五,不得空闲。”
片云遮顶 比喻得到别人的恩泽。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小人到前面死了呵,那生那世,做驴做马,填还这债,若不死呵,但得片云遮顶,此恩必当重报也。”
顶天立地 头顶云天;脚踩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也形容敢作敢为;光明磊落。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育王裕禅师法嗣・道场法全禅师》:“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榔栗,到处行脚。”
顶门立户 支撑门户。谓独立成家。 吴组缃《山洪》三:“三官虽然已经另外顶门立户,但是打鱼的一切生财器具还是和他大哥、二哥共有着。”
泰山压顶 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明・贾凫西《木皮词・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漂杵堵了城门。”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顶的成语、带顶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