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阿的成语
带阿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3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阿旨顺情 | 阿:曲从;旨:圣旨。 曲意逢迎。 |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 |
阿谀求容 | 容:容色,好的脸色。 曲意奉承,取悦于人。 |
《孔丛子・抗志》:“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
阳阿薤露 | 《阳阿》和《薤露》都是古歌曲名,是春秋时中等水平的歌曲。比喻能为较多的人所接受的文艺作品。 |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 |
方正不阿 | 方正:品行正直;阿:阿谀,诌媚。 指为人品行正直,不逢迎诌媚。 |
《明史・王徽传》:“有方正不阿者,即以为不肖,而朝夕谗谤之,日加浸润,来免改疑。” |
阿党比周 | 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魏 王肃曰:“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
太阿在握 | 太阿:泰阿,宝剑名;握:执持。 比喻掌握权柄。 |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臣兼掌印厂》:“世宗神圣,以至今上,俱太阿在握,可无过虑。” |
阿谀顺旨 | 阿谀:曲意逢迎;顺旨:顺从君主意图。 曲意逢迎,顺从君主的意图。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严光传》:“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艳。” |
奉公不阿 | 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 | 《东观汉记・李恂》:“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
牛首阿旁 | 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梦》:“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
治阿之宰 | 泛指有才能、治理政务有方的官吏。 | |
阿意苟合 | 阿:迎合,曲从;苟:苟且;苟合:无原则地附和。 曲从别人的意愿,无原则地附和。 |
东汉・班固《汉书・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赞》:“阿意苟合,以说其上。” |
阿时趋俗 | 阿:迎合。 迎合时尚和世俗。 |
恽代英《再复毕几庵书》:“故办杂志者,当研究社会心理(然此决非阿时趋俗,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 |
阿保之功 | 阿保:保护养育。 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 |
东汉・班固《汉书・丙吉传》:“是时掖庭宫婢则令民夫上书,自陈尝有阿保之功。” |
阿谀取容 | 阿谀:曲意逢迎;取容:取悦于人。 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秉传》:“其阿谀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肆其凶忿。” |
多口阿师 | 指喜欢多话的人。 | 宋・圆悟《碧岩录》卷五:“钵里饭桶里水,多口阿师难下嘴。” |
阿其所好 | 阿;循私;偏袒。迎合别人的心意;顺从他人的爱好;以向人讨好。 | 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 |
牛头阿旁 | 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 北宋《新唐书・路岩传》:“奢肆不法,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
刚直不阿 | 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 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
阿谀谄媚 | 阿谀:迎合别人的意思,向人讨好;谄媚:巴结,奉承。 说话做事迎合别人的心意,竭力向人讨好。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只是这帮阿谀谄媚的,要博相国欢喜,自然重价购买。” |
太阿倒持 | 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 《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 |
阿世媚俗 | 阿世:迎合世俗。 曲意迎合当时社会的陈规陋俗。 |
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如其《民政》一书,谓有人宝守真理,不阿世媚俗,而不见容于人群。” |
正直不阿 | 阿:迎合,偏袒。 为人正直,不逢迎谄媚。 |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
阿谀谄佞 | 阿谀:说别人爱听的话迎合奉承;谄佞:花言巧语谄媚。 指用花言巧语谄媚别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这人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
龙泉太阿 | 指古代的两件宝剑。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8回:“众夫散出,焕密启其函,见其光芒射目,乃是宝剑二口,靶上刻有字号,名曰龙泉太阿。” |
阿保之劳 | 阿保:保护养育。 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 |
《晋书・顾和传》:“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颌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 |
曲学阿世 | 歪曲自己的学术,以投世俗之好。 |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务正说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
阿世取容 | 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别人的欢心。 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
吴下阿蒙 | 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 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
晋・虞溥《江表传》:“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
倒持太阿 | 见“倒持泰阿”。 | 《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奸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鳟柄。” |
正大不阿 | 正大:光明正大;阿:迎合。 光明正大,不循私迎合权贵。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阿的成语、带阿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