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锋的成语

带锋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锋镝余生 锋:锋芒。
镝:箭镞。
指从刀箭下逃生或经过战乱后而活下来。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 清・壮者《扫迷帚》第24回:“‘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你这少年,公然充起著述名家来,怪极!怪极!”
权变锋出 随机应变,锋芒毕露。形容言辞辩捷锐利。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朔对向响应,权变锋出,文章辞令横无穷,上颇倡优畜之。”
锋芒毛发 锋芒:刀或剑的尖端。
刀剑的刃如毛发一样细。形容细微的事情。
汉・王充《论衡・超奇》:锋芒毛发之事,莫不记载。
及锋一试 及:趁着;锋:锋利。
趁锋利的时候用它。比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
曾朴《孽海花》第三回:“然科名是读书人的第二生命,一听见了开考的消息,不管多垒四部,总想及锋一试,雯青也是其中的一个。”
摧锋陷坚 摧:摧毁;锋:锋利;陷:攻陷;坚:坚锐。
破敌深入。
北宋《新唐书・文苑传下・李翰》:“城孤粮尽,外救不至,犹奋羸起病,摧锋陷坚。”
藏锋敛颖 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元・戴表元《送吴州判还番阳诗序》:“及乎藏锋敛颖,韬潜谨饬……洁身寡过,而求自免也。”
锋芒毕露 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
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锋芒挫缩 锋芒:刀或剑的尖端,比喻事物的尖锐部分;挫:挫折;缩:后退。
指人的锐气才干受挫折而后退。
《后汉书・袁绍传》:赞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冲锋陷坚 犹言冲锋陷阵。 清・王韬《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所部多收录亡命,藉为冲锋陷坚。”
摧锋陷阵 摧毁敌军的阵地并深入。 《晋书・谢安传》:“广武将军恒宝为前锋,摧锋陷阵,杀贼甚多。”
初露锋芒 锋芒:刀剑的刃口和尖端;多比喻事物的尖利部分;引申为人的棱角和锐气。
比喻刚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力量或才能。
《人民日报》1984.2.25:“舒同的墨海生涯从他十四岁在乡间初露锋芒时算起,已有六十五个年头了。”
及锋而试 及:乘;锋:锋利,比喻士气高昂;试:试用。
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锋铓毕露 见“锋芒毕露”。
锋镝之苦 锋:刀尖;镝:箭头;锋镝:刀剑,指战争。
比喻饱受战争的苦难。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4章:“目的在于造成一种超然于南北以外的特殊地位,使浙江人民不受锋镝之苦。”
登锋陷阵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英勇。 晋・葛洪《抱朴子・杂应》:“帝以试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锋陷阵,皆终身不伤也。”
砥锋挺锷 磨刀拔剑。谓以武力反抗。 《宋书・傅隆传》;“向使石厚之子、日磾之孙,砥锋挺锷,不与二祖同戴天日,则石碏、秺侯何得流名百代以为美谈者哉?”
猬锋螗斧 猬锋:刺猬的毛;螗斧:螳螂的前腿。
比喻微弱的力量。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猬锋螗斧,潢池盗弄,何以哉!”
不露锋芒 锋:兵刃;芒:植物的尖刺。
不显露出锐气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将自己的才能、抱负等加以掩饰。
宋・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杂说》第20卷:“语有力而不露锋芒者,善言也。”
椎锋陷阵 犹冲锋陷阵。 《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将军孙盖等椎锋陷阵,应蒙殊赏。”胡三省注:“椎:捣也,直捣其锋也。”
开路先锋 原指军队中的先行分队;他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后行的大部队创造行军作战的条件。后泛指行动、事业的先行者、带头人。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卷:“你只把(弹弓)背在身上,一路虽然抵不得万马千军,大约也算得一个开路的先锋,保镖的壮士。”
锋芒逼人 锋芒:刀剑之类武器的刀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锐气;才干等。
形容言词话语尖锐犀利;给人以威胁。
华而实《汉衣冠》第二回:“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舌锋如火 比喻话说得十分尖锐。
锋不可当 锋:锋芒,指刀剑的刃和尖;当:阻挡、承受。
锋芒纯利,没有东西可以承受。形容气势极盛,不可阻挡。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当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间,锋不可当。”
冲锋陷锐 犹言冲锋陷阵。 清・王韬《瓮牖馀谈・张秉中事》:“前队二千人皆用洋枪,冲锋陷锐,发无不中,号之曰:‘此张家背嵬军也。’”
藏锋敛锐 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清・李渔《比目鱼・窃发》:“俺山大王前次出兵……被他伏下火攻,烧坏我许多猛兽,只得逃入深山,藏锋敛锐,休息了半年,才觉得精还力复。”
锋发韵流 指文章笔锋犀利,情韵欲流。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
推锋争死 推锋:手持兵器向前,指冲锋。
指冲锋陷阵,争先恐后,不怕牺牲。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急先锋 比喻冲锋在前或积极领头的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回:“为是他性急,撮盐入火,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杀,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
攒锋聚镝 受到众多的刀箭围攻。比喻备受舆论斥责。 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二・宰相子应举》:“四明在位久,卒被恶声以去,归里至与玺丞不相见。初不难借其子以市公,终于攒锋聚镝,受前人未有之弹射。”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锋的成语、带锋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