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针的成语
带针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3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一针见血 | 一针刺下去就见到血。常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能抓住本质;切中要害。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郭玉传》:“一针即瘥。” |
坐若针毡 | ||
横针竖线 | 指缝纫之事。 |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说来不怕你大家笑话,我活了十九岁,不知横针竖线,你就叫我钉个纽襻子,我不知从那头儿钉起。” |
磨杵成针 | 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 | 明・杨慎《七星桥记》:“矢磨杵成针之志,徼折梅寄慲之灵。” |
针芥之契 | 同“针芥相投”。 | 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跋刘武仲鲁田兄弟手书诗卷》:“行可以余于武仲先生夙有针芥之契,属为题记。” |
坐卧针毡 | 犹言如坐针毡。形容很不安宁。 | 明・陈与郊《义犬》第四出:“狄灵庆得命回家,十分侥幸,只是心魂恍惚,坐卧针毡。” |
针芥相投 | 《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 ”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因以“针芥相投”谓相投契。 |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虞翻传》“虞翻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也”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虎魄不取腐芥,磁石不受曲针。” |
顶门一针 | 针灸时自脑门所下的一针。比喻切中要害而能使人觉醒的言语举动。 | 宋・刘克庄《题毋惰赵公辞执政恩数简》:盏事上十年,聒聒顶门一针,每言治乱,原于君心。 |
俗耳针砭 | 俗:庸俗;砭:古代治病用的针砭;针砭:古人砭石为针的治病术。 旧时指医治庸俗的听觉而使之高雅。 |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引《高隐外书》: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 |
引针拾芥 | 比喻事物互相感应。语本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 ”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 |
语出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 |
东海捞针 | 从大海底下捞取一根针,形容非常难达到目的。 | 元・柯丹丘《荆钗记・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 |
针头削铁 | 形容极力刮削搜刮。 | 清・杨潮观《穷阮籍醉骂财神》:“若不是针头削铁将身惫,只怕你刀头餂蜜将人害。”胡士莹校注:“形容刮皮刻薄之至。为旧时俗语,明代已有之。《一笑散・夺泥燕口》:‘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
铁杵磨成针 |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 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行针步线 | 比喻设计划策。 | 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试看我行针步线,俺在这梁园城一交却又早二十年。” |
暗度金针 | 度:通“渡”,过渡,引申为传授。 金针:传说有名叫郑采珠的姑娘,七夕祭织女,织女送她一根金针,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更为精巧;后因以比喻秘诀。 暗中将高超的技艺传授给别人。又借指幕后交易。 |
见唐・冯翊子休《桂苑丛谈・史遗》。传说有名叫郑采珠的姑娘,七夕祭织女,织女送她一根金针,从此她刺绣的技能更为精巧。 |
如坐针毡 |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 《晋书・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
大海捞针 | 在大海里捞一枚针。比喻范围大;没有线索;事情很难办成。含有白费力气之意。 | 明・王錂《春芜记・定计》:“觅利如大海捞针,搅祸似干柴引火。” |
海底捞针 | 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一面点起民壮,分头追捕,多应是海底捞针,那寻一个。” |
绵里藏针 | 绵絮里边藏着针。比喻外表温柔;内心尖刻厉害;也比喻柔中有刚。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当日说知心,绵里藏针。” |
砭庸针俗 | 砭: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治疗。 救治凡庸鄙陋。 |
清・龚炜《巢林笔谈・双忠寺碑文》:“其论足以扶教维风,其文足以砭庸针俗,卓识大力,一空当世作者。” |
密针细缕 | 缕:线。 缝制得十分细密。比喻考虑事情极为周到。 |
茅盾《夜读偶记》:“曹雪芹的这种密针细缕、曲曲折折表达出来的向前看的态度,在后四十回中却被高鹗发挥为相反的一面。” |
针锋相对 | 针锋:针尖。 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的意见、观点、策略、行动等尖锐的对立。也比喻在斗争中针对对方的言论、行动等采取相应的行动、措施。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5卷:“夫一切问答,如针锋相投,无纤毫参差。” |
铁杵磨针 |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 |
啮檗吞针 | 檗:俗称黄柏,味苦。 啮檗:食用黄檗,比喻食物之味如黄檗之苦。 吞针:将针吞下,比喻食物极难入口。 形容食物难以下咽。 |
唐・康骈《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檗吞针 。” |
磨杵作针 | 形容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成。 | 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止忧》:“人非铁石,奚堪磨杵作针;寿岂泥沙,不禁委尘入土。” |
挑针打眼 | 苛评,带有一定程度的敌意的批评或评论。 | |
绵里针 | 绵:丝棉。 棉絮里面藏着针。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或软中有硬;也比喻极其珍爱。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得了个纸条儿恁般绵里针,若见玉天仙怎生软厮禁?” |
针芥之合 | 同“针芥相投”。 | 清・方文《赠孟六玕明序》诗:“近前一语忽大笑,针芥之合良非轻。” |
滚芥投针 | 芥:小草。 滚动芥籽,把针投掷进小的孔眼。比喻事情进展很慢,成效小。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5回:“修行虽是滚芥投针……弟子情愿在山苦行。” |
穿针引线 | 原指在男女之间进行的撮合;现常用来比喻从中联系、牵合、拉拢;使双方接通关系。 | 明・周楫《西湖二集・吹凤箫女诱东墙》:“万乞吴二娘怎生做个方便,到黄府亲见小姐询其下落,做个穿针引线之人。”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针的成语、带针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