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达的成语
带达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23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知书达礼 | 知、达:懂得。 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
《群音类选・牧羊记・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书达礼。” |
腾达飞黄 | 同“飞黄腾达”。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就中若讲人品心地,却只有我这安学生,只可惜他清而不贵,不能腾达飞黄。” |
老成炼达 | 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 太平天国・洪秀全《设赍奏官诏》:“朕今添封殿前正副赍奏官二员,职同天将,专理进本事务,令表们选举老成炼达元臣保封。” |
通儒达识 | 见“通儒达士”。 | 《南齐书・礼志》:“汉之于周,世代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
词不达意 | 达:表达。 语言或文辞不能确切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作“文不逮意”、“辞不达意”。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0回:“还要中西文字兼通的才行;不然,必有个词不达意的毛病。” |
欲速不达 | 欲:想要。 一味性急图快;主观要求违背客观规律;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达权应变 | ||
洞达事理 | 洞达: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 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
|
进贤达能 | 犹言进贤任能。 | 汉・刘向《说苑・修文》:“进贤达能谓之大夫,敬上爱下谓之诸侯,天覆地载谓之天子。” |
分宵达曙 | 犹通宵达旦。 | 《北史・恩幸传徐纥》:“时复与沙门讲论,或分宵达曙,而心力无怠。” |
旷达不羁 | 旷达:心胸开阔,想得开;不羁:不受束缚。 心胸开阔达观,不受拘束。 |
《晋书・张翰传》:“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
达人雅志 |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雅:高雅,高尚;致:情趣。 人品高尚,情趣深远。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纡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
求志达道 | 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佻达无行 | 佻达,又作挑达,轻薄放纵的样子。无行,品行不佳。比喻行为轻薄放荡。 | 诗经郑风子衿:“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
大雅宏达 | 大雅:宏达雅正;宏达:才识广博通达。 指宏达雅正才德高尚的人。 |
东汉・班固《西都赋》:“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 |
达则兼善天下 | 达:显贵。 得志做了大官,就也把天下治理好。 |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
任达不拘 | 任性放纵,不受礼法拘束。 | 《晋书・阮咸传》:“咸任达不拘,与叔父籍为竹林之游,当世礼法者讥其所为。” |
连昏达曙 | 犹言通宵达旦。 | 清・大汕《海外纪事》卷一:“平明,竹者、木者、夹茆者、削藤者、锹者、锸者,乘屋而呼,穴坎而下者,连昏达曙,三日夜而成。” |
老练通达 | 老成干练,通晓事理。 | |
下学上达 | 指学习人情事理,进而认识自然的法则。 |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
达地知根 | 比喻根底清楚、明白。 |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怕不依随蒙君一夜恩,争奈忒达地忒知根,兼上亲上成亲好对门。” |
达官贵要 | 犹言达官贵人。 | 《金史・世宗纪下》:“达官贵要多行非理,监察院察未尝举劾。” |
穷达有命 | 穷:不得志;达:在事业上通达。 不得志和通达都是命中注定。 |
汉・荀悦《汉纪・平帝纪》:“是故穷达有命,吉凶由人。” |
四会五达 | 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南朝・宋・鲍照《芜城赋》:重江复关之隩,四会五达之庄。 |
守经达权 | 经:正道,原则;权:权宜,变通。 形容坚持原则而能变通、不固执。 |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52回:“若殿下只知守经,不知达权,将来人心失望,不可复言。” |
达权知变 | 指不死守常规,根据实际情况,随机应变。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一卷:“主四方之事的,顶寇束带,谓之丈夫;出将入相,无所不为;须要博古通今,达权知变。” |
上情下达 | 下面的情况或意见能够通达于上。 | 《管子・明法》:“下情不上通,谓之塞。” |
达旦通宵 | 参见[通宵达旦]。 | |
识时达务 | 认清时势,通达事务。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他不多几年,已巴到极顶的分儿,也只为识时达务,能够上和下睦罢了。” |
辞不达义 |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 |
语出《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达的成语、带达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