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蹈的成语
带蹈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8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躬蹈矢石 | 谓将帅亲临前线,冒着敌人的箭矢礧石,不怕牺牲自己。 | 三国・魏・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擒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年征辄克。” |
| 蹈厉奋发 | 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 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吾父老子弟,尤当蹈厉奋发,为民前躯。” |
| 蹈机握杼 | 脚踩布机,手握筘梭。比喻掌握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枢键。 | 汉・徐幹《中论・爵禄》:“位也者,立德之机也;势也者,行义之杼也。圣人蹈机握杼,织成天地之化,使万物顺焉。” |
| 蹈刃不旋 |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 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
《孙膑兵法・善者》:“故民见进而不见退,蹈白刃而不旋踵。 |
| 发扬蹈励 | 发:奋发,振作;扬:昂扬;蹈:跳、踏。 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风发昂扬。 |
明・唐顺之《寄赵浚谷》:“至若老吕,以鹰扬称,以发扬蹈励称,未免露出将才气象,此老吕不及老伊处也。” |
| 蹈赴汤火 | 同“蹈汤赴火”。 | 唐・孙揆《灵应传》:“君子杀身以成仁,殉其毅烈,蹈赴汤火,旁雪不平,乃宝之志也。” |
| 履险蹈危 | 谓经历危险。 | 《明史・外国传・日本》:“外夷修贡,履险蹈危,来远,所费实多。” |
| 鲁连蹈海 | 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鲁连蹈海”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 | 明・许时泉《武陵春》:“弃礼义而尚有功,鲁连蹈海;堕名城以杀豪杰,李耳出关。” |
| 高举远蹈 | 举:起飞;蹈:踩上。 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五柳先生上》:“唯其高举远蹈,不受世纷,而至于躬耕乞食,其忠义亦足见矣。” |
| 重蹈覆辙 | 重:再一次;蹈:踏上;覆:翻倒;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窦武传》:“今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
| 辞金蹈海 | 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载: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 |
| 高蹈远举 | 意为隐居避世。 | 宋・王琳《野客丛书・穆生邹阳》:“穆生高蹈远举,意盖有在,逆知异日必不能免,非知几畴克尔哉。” |
| 足蹈手舞 | 犹言手舞足蹈。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 | 唐・陆贽《圣人苑中射落飞雁赋》:“闻之者足蹈手舞,睹之者目骇心惕。” |
| 如蹈水火 | 比喻处境艰难。 | 《元史・张德辉传》:“若宰民者,头会箕敛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为害尤甚。” |
| 袭凡蹈故 | 袭:因袭;蹈:蹈袭。 因袭俗套,循蹈旧轨。 |
明・方孝孺《与舒君书》:“世人或不察其立辞之说,而徒取其所谓袭凡蹈故,缀缉成篇者。” |
| 应规蹈矩 | 蹈:踩;规、矩: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 指拘守旧礼仪与法度。 |
唐・魏征《隋书・音乐志》:“齐之以礼,相趋帝庭,应规蹈矩,玉色金声。” |
| 赴火蹈刃 | 赴:前往;蹈:踩踏。 赴汤蹈火。比喻不避艰险。 |
西汉・刘安《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
| 蹈节死义 | 蹈:履行,实行。 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
《晋书・元帝纪》:“惟有蹈节死义,以雪天下之耻,庶赎斧钺之诛。” |
| 蹈故习常 | 见“蹈常习故”。 |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八回:“生死存亡,近在眉睫,岂可蹈故习常,依违容忍?” |
| 抵瑕蹈隙 | 隙:裂缝,间隙。 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
唐・柳宗元《答问》:“而仆乃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
| 践律蹈礼 | 指遵循礼法。 | 《北齐书・文宣帝纪》:“以王践律蹈礼,轨物苍生。” |
| 蹈袭覆辙 | 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 元《宋史・米芾传》:“芾为文奇险,不蹈袭前人轧辙。” |
| 奋发蹈厉 | 奋:振作;发:激励;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 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
邹韬奋《抗战以来・自动奋发的千万青年》:“且有整千整百的女青年奋发蹈厉地走出家庭,奔赴前线,不让男同胞专美。” |
| 履仁蹈义 | 履、蹈:执行。 指履行仁义之道。 |
三国・魏・应璩《荐和虑则笺》:“质性纯粹,体度贞正,履仁蹈义,动循轨礼。” |
| 涤瑕蹈隙 | 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 |
| 探汤蹈火 | 犹言赴汤蹈火。喻不怕任何艰险。 | 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宁南兵变,料无人能将檄传;探汤蹈火咱情愿,也只为文士遭谴。” |
| 履险蹈难 | 履:行走;蹈:踩、踏。 指走险路,过难关。比喻冒险前进,历尽艰辛。 |
宋・欧阳修《画坊斋记》: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 |
| 履常蹈故 | 指因袭保守,不求建树。 | 《后汉书・仲长统传》:又中世之选三公也,务于清箻谨慎,循常习故者。 |
| 赴蹈汤火 | 赴:前往;蹈:踩;汤:热水。 形容不畏艰难险阻,奋不顾身。 |
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 |
| 蹈厉之志 | 蹈厉:踏地猛烈。 本形容舞蹈的动作威武有力。比喻奋发向上的志向。 |
明・刘基《齐侯袭莒》:“发扬蹈厉之志,以成从简尚功之俗。”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蹈的成语、带蹈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