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贯的成语

带贯的四字成语(共找到95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贯斗双龙 形容才能拔萃超群。 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善望气,见斗牛间常有紫气,固命雷焕为丰城令访之。焕到县,掘狱屋基,得龙泉、太阿两宝剑,华与焕各佩其一。后华死,失剑所在。焕死,焕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下续示例]
贯鱼之次 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 《后汉书・杨赐传》:“慎贯鱼之次,无令丑女有四殆之叹,遐迩有愤怨之声。”
万贯家财 形容家产极丰。 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一折:“牛璘有万贯家财,在赵江梅家作赘。”
德侔天地,道贯古今 孔子创立的儒学及儒家思想统治和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以后人使用了『德侔天地』、『道冠古今』赞誉孔子,意为他给人的好处如同天地一样大,他的主张古今来说都是最好的。因此,孔庙第一进院落东西两侧腰门题为: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恶贯祸盈 贯:钱串;祸:为害。
指罪恶累累像钱串已满,末日来临。
唐・崔融《谏税关市疏》:“独有默啜,假息孤恩,恶贯祸盈,覆亡不暇。”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腰缠:指随身携带的财物;贯: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
装着很多钱,骑着鹤到扬州去遨游。比喻钱财极多。
南朝・梁・殷芸《商芸小说・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万贯赀财 贯:中国古代的铜钱用绳穿成串,每一千个叫一贯,万贯是指钱财极多;赀:数量很多。
形容家产极丰。
晋・张华《轻薄篇》:“志意既放逸,赀财亦丰奢。”《资治通鉴・汉纪・孝质帝和平元年》:认奋母为其守藏婢,云盗白珠十斛、紫金千斤以叛,遂收考奋兄弟死于狱中,悉没赀财亿七千余万。
被赭贯木 赭:赭衣,古代囚衣;木:指“三木”。
加在手足上的刑具。穿囚衣,戴刑具。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虽李绂、孙嘉琻之无过,犹一切被赭贯木以挫辱之。”
恶贯久盈 贯:钱串;盈:充满。
罪恶像钱串一样堆满。形容罪大恶极,已到了该受惩罚的末日。
唐・陆贽《议汴州逐刘士宁事状》:“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恶贯久盈,事迹彰著。”
融液贯通 犹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清・秦笃辉《平书・文艺下》:“殆于圣贤之义理,心领神会,融液贯通,然后参之经史子集,以发其光华,范之规矩准绳,以密其法律,而后乃称为文。”
万贯腰缠 参见[腰缠万贯]。
精贯白日 形容极端忠诚。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君执大节,精贯白日,奋其武怒,运其神策。”
横从穿贯 谓融会贯通。 清・方苞《兄百川墓志铭》:“以经世之学,自负其议论,证曏经史,横从穿贯,闻者莫不屈服。”
贯甲提兵 贯:穿;甲:盔甲;兵:武器。
身穿盔甲,手提武器。形容杀气腾腾的样子。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3回:“兄长既来赶席,如何又劳师动众?不入水府,扎营在此,又贯甲提兵,何也?”
气贯虹霓 贯:贯穿。
正义的精神直上高空,穿过彩虹。形容精神极其崇高,气概极其豪壮。
《礼记・聘义》:“气如白虹,天也。”宋・史浩《剑舞》:炭炽红炉,光喷星日;硎新雪刃,气贯虹霓。
穿杨贯虱 穿:穿透;贯:穿过。
射穿杨柳叶和虱子。形容技艺高超,功夫深厚。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弧矢》:“而下力倘能穿杨贯虱,则以巧胜也。”
忠心贯日 贯:贯通。
忠诚之心可以贯通日月。形容忠诚至极。同“忠贯白日”。
《东周列国志》第十七回:“卿忠心贯日,孤不罪也。”
恶稔贯盈 稔:成熟;贯盈:穿满了绳索,指到了极点。
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唐・姚思廉《梁书・侯景传》:“而恶稔贯盈,元凶殒毙,弟洋继逆,续长乱阶。”
贯鱼成次 贯鱼:穿成一串的鱼,比喻众多而有秩序;序:次序。
形容有次序,不紊乱。
《晋书・刘毅传》:“本立格之体,将谓人伦有序,若贯鱼成次也。”
全神贯注 贯注:集中在一点。
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始终一贯 自始至终都一样。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中国不但应当和中国人民的始终一贯的良友苏联相联合,而且应当按照可能,……”
鱼贯雁比 见“鱼贯雁行”。 清・张岱《陶庵梦忆・扬州清明》:“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
勇贯三军 贯:通“冠”,第一;三军:军队的总称。
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吾想黑身有异术,勇贯三军,吾非敌手。”
贯朽粟腐 穿钱的绳子朽断,仓库的粮食腐烂。形容富有之极。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淮书》:“汉兴七十余年之间……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淹会贯通 犹融会贯通。 明・高启《〈史要类钞〉序》:“遂使义理之微不备,事变之实不详,无以淹会贯通,明其同异而辨其得失矣。”
豁然贯通 豁然:开阔通达的样子;贯:贯穿;通:通晓。
一下子就彻底明白;通晓了。
宋・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贯穿古今 贯穿:贯通,通达。
把现在和古代联系起来。
宋・洪迈《夷坚丙志・赵和尚》:“至于贯穿古今,精练吏事,于天下文官实为第一。”
贯颐备戟 颐:腮,颊。
两手捧着腮直冲入敌阵。形容勇猛异常。
学贯中西 形容中文、外语都十分好。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博了个熟识时务,学贯中西的名气。”
一理贯之 贯:贯穿。
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春秋・孔子《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贯的成语、带贯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