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调的成语
带调的四字成语(共找到97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调神畅情 | 使精神顺适,情绪欢畅。 | 《北堂书钞》卷一四二引南朝・宋・徐爰《食箴》:“一日三饱,圣贤通执。奉君养亲,靡不加精。安虑润气,调神畅情。” |
调和阴阳 | 谓使阴阳有序,风调雨顺。旧多指宰相处理政务。 | 《汉书・贡禹传》:“调和阴阳,陶治万物,化正天下,易于决流抑队。” |
弄粉调朱 | ①谓以脂粉饰容。②喻雕琢辞藻。 | 宋・周邦彦《丹凤吟》词:“弄粉调朱柔素手,问何时重握。” |
调虎离山 | 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
油腔滑调 | 腔、调:说话的声音、语气。 形容说话轻浮油滑;不诚恳。 |
清・王士祯《师友诗传录・卷一・郎廷槐问》:“若不多读书,多贯穿,而遽言性情,则开后学油腔滑调,信口成章之恶习矣。” |
调朱傅粉 | 调弄、涂抹脂粉。喻刻意修饰。 | 裘廷梁《伦白话为维新之本》:“此外汗牛充栋,效颦以为工,学步以为巧,调朱傅粉以为妍,使以白话译之,外美既去,陋质悉呈,好古之士,将骇而走耳。” |
调剂盐梅 | 调剂:调整使洽宜;盐梅:咸味和酸味。 比喻协调平衡不同的力量或因素。指调解家庭纠纷。 |
《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
琴瑟失调 | 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 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 |
《汉书・董仲书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
风调雨顺 | 调:调和;配合得均匀合适;顺:适合需要。 形容风雨及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现比喻客观条件有利。 |
《旧唐书・礼仪志一》引《六韬》:“既而克殷,风调雨顺。” |
品竹调丝 | 见“品竹调弦”。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柳耆卿]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品竹调丝,无所不通。” |
此调不弹久矣 | 很久没有弹古曲了。比喻很久不做某事。 | 刘长卿弹琴诗:“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少调失教 | ||
改曲易调 | 比喻改变策略或做法。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迹,岂近习而已哉!” |
改调解张 | 改调:改变音调。 解张:拆掉旧弦,换上新弦。 参见[改弦更张]。 |
|
调唇弄舌 | 见“调唇弄舌”。 |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况在私衙中,料中外人来往,恣意调唇弄舌。” |
怪腔怪调 | 怪:奇异的。 形容人的腔调怪异。 |
宗璞《东藏记》第三章:“米太太的中国话怪腔怪调。” |
调脂弄粉 | ①指妇女涂抹脂粉,整容打扮。②喻指诗文的富丽香艳。 | 宋・李颀《古今诗话》:“徐仲雅李九皋俱善诗。徐诗富艳,李多用事。李谓徐曰:‘公诗如美女善调脂弄粉。’徐曰:‘公诗乃鬻冥器者,乃垛叠死人耳。’” |
调丝弄竹 |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弹拨吹奏乐器。 |
元・汤式《赠人》:“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 |
调良稳泛 | 马匹调良,行船稳泛。谓路途平安。 | 清・朱之瑜《与锅岛直能书》之二:“七夕前,盛使遥临,捧读翰教,知旌旌于前月初五日莅镇,途间车马舟桥,调良稳泛,三省亦附骥平安。” |
调弦品竹 | 吹奏乐器。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 ”亦作“调丝品竹”、“调丝弄竹”、“调弦弄管”。 |
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只听的调弦品竹,甚的是论道经邦。” |
品竹调弦 | 亦作“品竹调丝”。泛指吹弹管弦乐器。 |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一行行品竹调弦。” |
琴瑟调和 | 比喻夫妻恩爱。 | 《群音类选・玉钗记・桂亭赏月>》:“琴瑟调和,百年相聚。” |
陈辞滥调 | 见“陈词滥调”。 | 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三:“逢年过节和皇帝生日以及皇家有喜庆时所上的表笺,照例由学校教官代作,虽然都是陈辞滥调,因为说的都是颂扬话,朱元璋很喜欢阅读。” |
妖妖调调 | ||
古调单弹 | 比喻言行不合时宜。 | 唐・刘长卿《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吹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千古绝调 | 犹千古绝唱。 | 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阮亭专以神韵为主,如《仪征柳耆卿墓》云:‘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酝藉含蓄,实是千古绝调。” |
调丝品竹 | 吹弹乐器。 | 明・汤显祖《紫箫记・假骏》:“自家鲍四娘,调丝品竹,蚤谢同心;挟策追锋,还推老手。” |
吹竹调丝 | 竹:管乐器;调:调弄;丝:弦乐器。 指管弦乐合奏。泛指音乐活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吹竹调丝,行炙劝酒。” |
调风变俗 | 犹言移风易俗。 | 《南齐书・崔祖思传》:“详察朝士,有柴车蓬馆,高以殊等;雕墙华轮,卑其称谓。驰禽荒色,长违清编,嗜音酣酒,守官不徙,物识义方,且惧且劝,则调风变俗,不俟终日。” |
风流调法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调的成语、带调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