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衡的成语
带衡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0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衡门圭窦 | 衡门:横木为门;圭窦:在墙上挖圭玉形的洞作窗。 形容住所极其简陋。 |
清・汪琬《答安轩记》:“衡门圭窦之屋亦可以居。” |
掊斗折衡 | 剖开量物的斗,折断称物的衡。指废除让人争多论少的斗衡。 | 战国・庄子《庄子・胠箧》:“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
衡情酌理 | 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 《宦海》第四回:“这两位师老爷援古证今,衡情酌理的把‘古巴’截去了一个巴字。” |
衡阳纸贵 | ||
蚌鹬争衡 | 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 蔡寅《变鸦楼三十年诗征序》:“蚌鹬争衡,鱼龙曼衍,离奇变幻之局,孰有甚于近三十年者。” |
盱衡厉色 | 盱衡:举眉扬目;厉:严厉;色:面色。 横眉怒目,面色严厉。 |
《汉书・王莽传》:“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
权衡利弊 | 权:称砣。 衡:称杆。 权衡:比较,衡量。 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
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
衡石程书 | 见“衡石量书”。 | 宋・李纲《建炎进退志・总叙下之上》:“近君子而远小人,虽不亲细务,大功可成;不然,虽衡石程书,卫士传餐,亦无益也。” |
饮水栖衡 | 喝水充饥,住简陋房屋。形容生活清苦。 | 《旧唐书・崔慎由传》:“属岁兵荒,至于绝食,弟兄采佀拾橡实,饮水栖衡,而讲诵不辍,怡然终日。” |
盱衡大局 | 指纵观全局。 | |
望衡对宇 | 门户相对;可以互相望见。形容彼此住得很近。 |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沔水》:“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 |
鉴空衡平 | 犹言明察持平。 | 清・杨潮观《开金榜朱衣点头》:“今司文柄,鉴空衡平,不受一毫请托。” |
匡衡凿壁 |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 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
《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困心衡虑 | 心意困苦,思虑阻塞。表示费尽心力,经过艰苦的思考。 | 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衡石量书 |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
衡虑困心 | 形容费尽心思。语出《孟子·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
语出《孟子・告子下》:“困於心,衡於虑,而后作。” |
衡门深巷 | 衡门;将木头横放作为门,指简陋的地方。深巷:指冷冷清清的巷子。 简陋、偏僻、冷清的地方。 |
明・无名氏《三化邯郸》第三折:“闲岁月衡门深巷,淡衣冠博带宽裘。” |
权衡得失 | 权:秤砣;衡:秤杆;权衡:比较,衡量;得失:所得和所失。 比喻考虑办一件事的成果和损失。 |
战国・庄子《庄子・胠箧》:为之权衡以称之。 |
衡短论长 | 比较、评定事物的优劣。 |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申郑》:“末学肤受,本无定事物的优劣。而抑扬其间,妄相拟议,遂与比类纂辑之业同年而语,而衡短论长,岑楼寸木且有不敌之势也,岂不诬哉?” |
参前倚衡 | 意指言行要讲究忠信笃敬,站着就仿佛看见“忠信笃敬”四字展现于眼前,乘车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在车辕的横木上。泛指一举一动,一。 | 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
负衡据鼎 | 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周振甫注:“负衡据鼎,指处丞相位。衡,秤,表持平;鼎,三足,喻三公。” |
合从连衡 | 从:通“纵”;衡:通“横”。 指联合抗敌。 |
《战国策・秦策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
荆衡杞梓 | 荆:荆山;衡:衡山;杞梓:两种好木材,比喻优秀的人才。 比喻南方的优秀人才。 |
《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之秀实,驰英华于早年。” |
散带衡门 |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 《诗经・阵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
权衡轻重 | 权衡:衡量。 衡量哪个轻,哪个重。比喻比较利害得失的大小。 |
《周书・王褒庾信传论》:“权衡轻重,斟酌古今,和而能壮,丽而能典。” |
冰壶玉衡 | 冰壶:即冰心玉壶;玉衡:用玉石装饰的衡器。 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
唐・杜甫《寄裴施州诗》:“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
衡阳雁断 | 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 | 明・高明《琵琶记・官邸忧思》:“湘浦鱼沉,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 |
日居衡茅 | 晶:每天;衡茅:用衡木做门的茅草屋。 每天居住在简陋的茅草屋中,不知天下大事。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弟日居衡茅,故不知仕途之关窍耳。 |
持衡拥璇 | 比喻掌握国家政权。 | 《北齐书・文宣帝纪》:“昔放勋驰世,沉璧属子;重华握历,持衡拥璇。” |
丈尺权衡 | 衡量事物的轻重长短。 | 宋・朱熹《近思录》卷三:《论》、《孟》如丈尺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重轻。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衡的成语、带衡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