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衔的成语

带衔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衔泣吞声
燕子衔食 喻育子之艰辛。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干就湿,儿口气抬举他偌大,恰便似燕子衔食。”
衔橛之虞 同“衔橛之变”。 明・何景明《功实篇》:“夫利猛兽之乐者忘衔橛之虞。”
衔橛之变 指车马倾覆的危险。亦喻意外发生的事故。 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且夫道清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
枯鱼衔索 穿在绳上的干鱼。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经不多。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
衔冤负屈 心怀冤枉,身受委屈。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
衔悲茹恨 衔:含。
茹:吃。
胸中藏有悲痛与仇恨。亦作“衔悲蓄恨”。
宋・李昉《太平广记・还冤记》:“尸骸流漂,怨酷无双,奉违累载,一旦长辞,衔悲茹恨,如何可说,歔欷不能自胜。”
衔环结草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衔环:嘴里衔着玉环。
旧时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唐・白居易《赎鸡》诗:“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衔石填海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后因以“衔石填海”比喻为实现既定目标,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
《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衔沙填海 犹言衔石填海。 明・何景明《送吕子迁右给事中》诗:“衔沙填海志,炼石补天情。”
钳马衔枚 钳马:夹马嘴器具;枚:形似筷子的工具。
古代行军时防止喧哗钳马口,人衔枚。
南朝・宋・袁淑《防御索虏议》:“宜选敢悍数千,骛行潜掩,偃旗裹甲,钳马衔枚。”
衔悲蓄恨 衔:含着。
心里藏着悲痛和仇恨。
《乐府诗集・蔡琰琴曲歌辞>》:“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蓄恨兮何时平!”
结草衔环 结草:把草结成绳子;搭救恩人。
比喻感恩报德;誓死不忘。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
衔口垫背 衔口:给死尸嘴含珍珠等物;垫背:给死尸背上放钱。
借指死亡。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凤姐道:‘我又不等着衔口垫背,忙什么呢!’”
衔胆栖冰 衔:嘴含;胆:苦胆;栖:栖息。
嘴里含着苦胆,居住在冰上。形容刻苦自励。
《晋书・刘元海载记》:“但以大耻未雪,社稷无主,衔胆栖冰,勉从群议。”
精卫衔木
负屈衔冤 衔:用嘴含,这里指心里怀着。
身上背着委屈,心里怀着冤枉。指蒙受冤屈,得不到昭雪。
元・无名氏《后庭花》第四折:“今日个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凶贼,还了报了这负屈衔冤两怨鬼。”
黄雀衔环 黄雀衔着银环以报答恩人。指报恩。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吾西王母使者,蒙君拯救,实感仁恩。今赠白环四枚,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公,一如此环。”
冤禽衔石
衔恨蒙枉 衔:含着;蒙:蒙受。
含着怨恨,蒙受冤枉。
汉・孔僖《上书自讼》:“恐有司卒然见构,衔恨蒙枉,不得自叙,使后世论者,擅以陛下有所方比,宁可复使子孙追掩之乎!”
抱屈衔冤 抱:存在心里;抱屈:受委屈;衔:含;衔冤:含冤。
指心怀委屈和冤枉。
《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卷:“这三个功臣,抱屈衔冤,诉于天帝。”
衔尾相随 衔:马嚼子;尾:马尾巴。
马嚼子接着马尾巴。形容一个紧跟着一个,成单行前进。
《汉书・匈奴传》:“如遇险阻,衔尾相随。”
口衔天宪 见“口含天宪”。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恒帝永兴元年》:“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衔天宪。”
精卫衔石 比喻徒劳无益。宋.秦观《浮山堰赋》:“螳螂怒臂以当车兮,精卫衔石而填海。
”。
卷甲衔枚 谓行军时轻装疾进,保持肃静,以利奇袭。 《北史・隋纪下・炀帝》:“其外轻赍游阙,随机赴响,卷甲衔枚,出其不意。”
月衔半规 衔:含;规:圆形。
指农历初八、九或二十二、二十三,月亮上弦、下弦的日子。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生至户外,不见朱,翘首西望,月衔半规,昏黄中犹认旧径,见南向一第,朱坐门石上。”
衔华佩实 衔:包含;华:比喻文采;佩:佩带;实:果实,比喻文章的思想内容。
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草木开花结果。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徵圣》:“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
面缚衔璧 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
衔石冤禽
衔声茹气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衔的成语、带衔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