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行的成语

带行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0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砥行磨名 磨砺德行与名节。 南朝・宋・周朗《报羊希书》:“夫下之士,砥行磨名,欲不辱其志气,运奇蓄异,将进善于所灭。”
膝行而前 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形容敬畏恭谨之极。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朝行夕改 朝:早晨。
早晨颁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无常,局势混乱。
《晋书・赵王伦传》:“白书青纸为诏,或朝行夕改者数四,百官转易如流矣。”
蛇行鼠步 步:步行。
形容谨小慎微。
清・新广东武生《黄萧乔回头》:“虽小道亦有可观,但我见贤弟蛇行鼠步,鬼鬼马马,无文无气。”
行不副言 谓言行不一。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天下之人行不副言者多矣,使夫子随听而遽信之,所失者岂特宰予邪!”
悬壶行医 旧指挂牌行医看病。 《后汉书・费长房传》: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
天行时气 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
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
《千金方》:“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
蛇鼠横行 比喻恶人得势、胡作非为。
才高行洁 洁:清白。
才能高;品行好。
汉・王充《论衡・逢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
擿埴冥行 擿埴:敲地。
指盲人用杖点地探求道路。比喻暗中摸索,事不易成。
章炳麟《论汉字统一会》:“岂日本语通儒其材力必不汉人若?正由素未识字,故擿埴冥行如此也。”
言行相符 说的和做的相符合。 南朝・梁・简文帝《与刘孝仪令》:“言行相符,始终如一。”
行不愧影,寝不愧衾 影:影子;衾:被子。
走路没有对不起影子,睡觉没有对不起被子。形容日夜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毫无愧欠之处。
元《宋史・儒林传・蔡元定》:“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行成功满 行:道行;功:功德。
指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
金・王喆《夜行船》词:“一炷名香经十卷,三千日行成功满。”
学行修明 修明:昌明。
学问和品行都很特出。
《北史・崔鉴传》:“父绰,少孤,学行修明。”
计勋行赏 同“计功行赏”。 《旧唐书・房玄龄传》:“今计勋行赏,玄龄等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所以汉之萧何,虽无汗马,指踪推毂,故得功居第一。”
行满功圆 行:道行;功:功德。
指修行期满,得道成仙。
元・无名氏《新水令・殿前欢》曲:“要行满功圆,跨鹤儿飞上天。”
势在必行 行:做。
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0回:“又知此事势在必行,次日一早,便往城外访友去了。”
水宿山行 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唐・李嘉佑《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诗:“一官万里向丰溪,水宿山行鱼浦西。”
携手同行 手拉著手,一同行进。引申为亲爱、合作的意思。 诗经邶风北风:“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行坐不安 行:走。
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形容心情焦躁不宁。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瑜闻大惊,行坐不安。”
三句话不离本行 行:行当,职业。
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
计行言听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金史・术虎高琪传》:“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不复恤也。宣宗惑之,计行言听,终以自毙。”
禁止令行 指施禁则止,出令则行。同“令行禁止”。 清魏源《叙》:“五官强,五兵昌,禁止令行,四夷来王,是之谓战胜于庙堂。”
泣数行下 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 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令儿皆和习之。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行下。”
信步而行 信:随意。
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宋・陆游《龟堂杂兴》诗:“曳杖东冈信步行,夕阳偏向竹间明。”
盗贼公行 指社会治安差,盗贼公开行窃,无所顾忌。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盗贼公行,而夭厉不戒。
言从计行 见“言行计从”。 北宋《新唐书・李德裕传》:“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
挟主行令 挟持君主,发布命令。参见“挟天子以令诸侯”。 《南齐书・刘善明传》:“魏挟主行令,实逾二纪。晋废立持权,遂历四世。”
行者让路 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 《孔子家语・好生》:“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功完行满 功:功德;行:道行。
指出家功德修炼已成,道行圆满。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功完行满朝金阙,见性明心返故乡。”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行的成语、带行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