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虎的成语

带虎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21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羊入虎群 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极端危险。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窃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
画虎画皮难画骨 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纵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深山。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纵:放;释放。
晋・陈寿《三国志・刘巴传》裴松之注引《零陵先贤传》:“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
纸糊老虎 用纸糊的老虎。比喻看似吓人,实际上不堪一击。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五回:闲常时只如鸟嘴,卖弄杀好拳棒。急上场时,便没些用。见个纸虎,也赫一交。
龙盘虎踞 盘:曲、绕;踞:蹲或坐。
像龙盘绕;像虎蹲坐。形容地势险要雄伟。
汉・刘胜《文本赋》:“条枝摧折,既剥且刊,见其文章,或如龙盘虎踞,复似鸾集凤翔。”
稀里马虎 不认真,马马虎虎。
虎啸风生,龙腾云起 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蛟龙腾跃,则云彩出现。比喻英雄人物顺时而现,并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也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北史・张定和传论》:虎啸生风,龙腾云起,英贤奋发,亦各因时。
养虎自齧 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老虎头上拍苍蝇
虎头鼠尾 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明・谢榛《四溟诗话》:“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
麟角虎翅 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间不可多得的人才。 唐・李商隐《安平公诗》:“府中从事杜与李,麟角虎翅相过摩。”
龙威虎震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宋・赵与时《宾退录》第二卷:“梁鹄书,如龙威虎震,剑拔弩张。”
耽耽虎视 眈眈:注视的样子。
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宋・王安石《浪淘沙令》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袛在笑谈中。”
虎咽狼吞 咽:吞。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你看八戒放开食嗓,真个是虎咽狼吞,将一笑果菜之类,吃得罄尽。”
熊虎之将 熊虎:猛兽。
比喻勇猛善战的将领。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虎兕出柙 兕:犀牛一类的野兽。
柙:关兽的木笼。
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或作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任。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羊皮虎质
杨虎围匡 《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
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杨,通“阳”。后因以“杨虎围匡”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
虎口拔须 从老虎嘴边拔胡须。比喻冒极大的风险。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一章:“于是就有一些专门拉纤的掮客,壮着胆子来找侦缉队长,想从虎口拔毛。”
狼吞虎咽 像狼虎一样吞咽东西。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有一寸见方大小,和在饭里,不上一刻工夫,狼吞虎咽,居然吃个精光。”
老虎屁股摸不得 比喻自以为是了不起,听不得批评意见,一触即跳。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许人讲话,老虎屁股摸不得,凡是采取这种态度的人,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
鹰瞵虎视 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梁启超《论私德》二:“俄罗斯政府,以鹰瞵虎视之势,震慑五陆,而其人民称罪恶之府,黑暗无复天日,(日本人有《露西亚亡国论》,穷形尽相。)亦生计沈窘之影响也。”
柙虎樊熊 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虎狼当路
青龙白虎同行 青龙:古称吉神;白虎:古称凶神。
比喻吉凶未分,事情的发展难以预料。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六:青龙自虎同行,吉凶全然末保。
龙骧虎峙 骧:马昂首的样子;峙:耸立。
雄踞的样子。
明・方孝孺《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龙骧虎峙,蛇豕屏窜。”
赚虎离窝
割肉饲虎 饲:喂。
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龙威虎振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虎的成语、带虎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