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荆的成语
带荆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1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披荆斩棘 | 披:拨开;斩:砍断;荆、棘:丛生多刺的小灌木。 拨开荆;砍掉棘。指在创业阶段清除阻碍;艰苦奋斗。也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阻碍;克服各种困难。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
薮中荆曲 | 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 |
班荆道旧 | 指朋友相遇于途,铺荆坐地,共叙情怀。后泛指朋友相遇,共叙离情。亦作“班荆道故”。 | 典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伍参与蔡太师子朝友,其子伍举与声子相善……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杜预注:“班,布也。布荆坐地,共议归楚,事朋友世亲。” |
荆笔杨板 | 荆:晋惠帝时权臣楚王司马玮;杨:晋惠帝时权臣杨骏;板:诏书。 形容权臣专权用事。 |
《晋书・五行志中》:“二月末,三月初,荆笔杨板行诏书。” |
铜驼荆棘 | 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 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
《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
灵蛇之珠,荆山之玉 | 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 三国・魏・曹植《与汤德祖书》: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
有眼不识荆山玉 |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 比喻眼力差,识别不出贤人或珍品。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一回:我西门庆一时昏昧,不听你之良言,辜负你之好意。正是有眼不识荆山玉,拿着顽石一样看。过后方知君子,千万饶恕我则个。 |
满目荆榛 | 荆:荆条,灌木。 榛:树丛。 满眼看见的都是荆条和树丛。形容十分荒凉萧条的环境。 |
《旧五代史・唐书・张全义传》:“蔡贼、孙儒、诸葛爽争据洛阳,迭相攻伐,七八年间,都城灰烬,满目荆榛。” |
负荆请罪 | 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棘地荆天 | 到处是荆棘。形容变乱后的残破景象或困难重重的处境。 | 清・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千年辽鹤,望人民城郭以怆神;何处铜驼,向棘地荆天而长涕。” |
荆榛满目 | 荆榛:带刺的丛生灌木。 放眼望去,都是荆榛。形容遭遇变故后到处都是荒凉的景象。也比喻处境困难,障碍重重。 |
《旧五代史・卢文进传》:“文进在平州,率奚族劲骑,鸟击兽搏,倏来忽往,燕赵诸州,荆榛满目。” |
穿荆度棘 | 穿:穿越;度:通“渡”,越过。 穿越荆棘丛生的地带。形容旅途艰辛。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4回:“原来那孙大圣与八戒、沙僧,牵着马,挑着担,一夜不曾住脚,穿荆度棘,东寻西找。” |
斩荆披棘 | 同“披荆斩棘”。 | 清・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吐蕃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蕃育子孙至数百万。” |
天荆地棘 | 天地间布满荆棘,喻世途或处境艰难。 | 明・刘永锡《行路难》诗:“云漫漫兮白日寒,天荆地棘行路难。” |
荆棘铜驼 | 铜驼:铜制的骆驼,古代置于宫门外。 形容国土沦陷后残破的景象。 |
《晋书・索靖传》:“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
荆棘满腹 | 比喻内心尽是不良的念头。 | 唐・孟郊《择友》诗: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
荆衡杞梓 | 荆:荆山;衡:衡山;杞梓:两种好木材,比喻优秀的人才。 比喻南方的优秀人才。 |
《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之秀实,驰英华于早年。” |
裙布钗荆 | 钗:妇女的发饰;荆:灌木名。 荆枝为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简陋寒素。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裙布钗荆,任是村妆希罕。” |
钗荆裙布 | 荆枝作钗,粗布为裙。形容妇女装束朴素。 | 西汉・刘向《列女传》:“梁鸿妻孟光,荆钗布裙。” |
肚里生荆棘 | 肚子里面生出荆棘。比喻心藏恶意或产生憎恶的情绪。 | 唐・孟郊《择友》: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
三荆同株 | 荆树虽三杈而同一株干。比喻同胞兄弟。也指兄弟分而复合。 | 晋・南机《豫章行》: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
荆棘载途 | 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孔颖达疏:“言无道路可从,冒榛薮也,说其穷困之极也。” |
班荆道故 | 班:铺开;道:叙说。 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与食,而言复故。”杜预注:“班:布也。” |
劈荆斩棘 | ①砍伐荆棘。②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 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你可曾望到啊,灯光下:好像举起南泥湾劈荆斩棘的镢头?” |
裙布荆钗 | 以布作裙,以荆代钗。比喻贫困。同“钗荆裙布”。 | 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九出:“[旦]自古道:人有贵贱,不可概论。夫人是香闺绣阁之名姝,奴家是裙布荆钗之贫妇。” |
地棘天荆 | 谓到处布满荆棘。比喻环境恶劣。 | 朱谦良《感怀和病侠》:“地棘天荆谁管得,此身权寄水云邨。” |
负荆谢罪 | 见“负荆请罪”。 | 金・马钰《满庭芳・谢咸阳王法师》词:“追悔无由,不免放效廉颇。专专负荆谢罪,望吾师、痛挞则个。” |
荆人涉澭 | 荆人:楚国人。 澭:澭水。 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
《吕氏春秋・察今》:“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
隋珠荆璧 | 即隋珠和璧。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立神明通天之台,造甲乙之帐,络以隋珠荆璧。” |
被苫蒙荆 | 被:披;苫:用草做成的垫;蒙:冒着。 披着草苫子,顶着用荆棘编的器物。形容受尽艰辛,吃尽劳苦。 |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乃吾祖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荆的成语、带荆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