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良的成语
带良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17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良禽择木而栖 | ||
良心发现 | 指触发了善良之心而对自己的言行有所悔悟。 | 宋・朱熹《孟子集注・告子上》:言人之良心,虽已放矢,然其日夜之间,亦必有所生长,故平旦未与接物,其气清明之际,良心必有所发见也。 |
金石良言 | 比喻非常宝贵的教导或劝告。 | 《白雪遗音・马头调・金石良言》:“金石良言将你劝,休嫌絮烦。” |
良贾深藏若虚 | ||
良金美玉 | 比喻文章十分完美。也比喻人道德品质极好。 | 北宋《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李峤、崔融、薛稷、宋之问之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 |
方正贤良 | 方正:正直;贤良:才能,德行好。 汉武帝时推选的一种举荐官吏后备人员制度,唐宋沿用,设贤良科。指德才兼备的好人品。 |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当是之时,招尊方正贤良文学之士,或至公卿大夫。” |
天地良心 | 天知地知,自己也问得过良心,确实没有说假话、做坏事。 | |
良质美手 | 质:本质;美手:好手。 指心灵善美,手工灵巧。 |
唐・姚思廉《梁书・柳恽传》:“卿巧越嵇心,妙臻羊体,良质美手,信在今辰。” |
久病成良医 | ||
良知良能 | 旧指人的天赋的首选观念和本能。 |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
鲜衣良马 | 见“鲜衣怒马”。 | 宋・李昉《太平广记》卷第三一○引唐・载孚《广异记・汝阴人》:“汝阴男子姓许,少孤,为人白皙,有姿调,好鲜衣良马,游骋无度。” |
欺良压善 | 欺:欺负。 欺压善良的人。 |
元・杨景贤《马丹阳度脱刘行首》第二折:“欺良压善没分晓,揎拳捋袖行凶暴。” |
良玉不琢 | 美玉不用雕琢,保持其天然的美。比喻本质好不凭借修饰外表。 | 汉・扬雄《法言・寡见》:良玉不雕,美言不闻,何谓也?”《汉书・董仲舒传》“臣闻良玉不瑑,资质润美;不待刻瑑,此亡异于达巷党人不学而自知也。 |
克嗣良裘 | 同“克绍箕裘”。 | 唐・向延之《兰亭始末记》:“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俗号永禅师。禅师克嗣良裘,精勤此业。” |
除暴安良 | 暴:暴徒;泛指给人民带来危害的人;安:安顺、安抚;良:善良的人;良民。 除掉为非作歹的坏人;安抚善良的百姓。也作“安良除暴”。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0回:“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 |
逆耳良言 | 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
登崇俊良 | 登:举荐,推举;崇:尊崇,尊重;俊良:才智优秀的人。 推举尊重有才识的人。 |
唐・韩愈《进学解》: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
天赐良机 | 天给的好机会。 | 李晓明《平原枪声》:“你回来得真凑巧,也许是天赐良机,该着回来。” |
居心不良 | 居心:存心;良:善。 存心不善。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
簪盍良朋 | 替:聚集;盎:聚合。 指朋友欢聚。 |
宋・王十朋《蓬莱阁赋》:“簪盍良朋,把酒论文。” |
调良稳泛 | 马匹调良,行船稳泛。谓路途平安。 | 清・朱之瑜《与锅岛直能书》之二:“七夕前,盛使遥临,捧读翰教,知旌旌于前月初五日莅镇,途间车马舟桥,调良稳泛,三省亦附骥平安。” |
温良忍让 | 听他人意志的摆布、忍让、屈从。 |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斯人寂寞》:“一向温良忍让的母亲,愤愤地说:‘受苦的日子过去了,我们也没有什么使用价值了。’” |
用心良苦 | 费劲心血。 | 清・钱谦益《题怀麓堂诗钞》:“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诗疗之,曰:‘此引年之药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 |
良朋益友 | ||
负恩昧良 | 昧:隐藏;良:良心。 辜负恩情,泯灭良心。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不意今日群芳大放,彼独无花。负恩昧良,莫此为甚。” |
天赐良缘 | ||
万金良药 | 价值非常昂贵的好药。 |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 |
飞鸟尽,良弓藏 | ||
良莠淆杂 | 淆:混淆。 杂:混杂。 好坏混在一起。比喻好人和坏人难以区分。亦作“良莠混杂”。 |
《清史稿・萧永藻传》:“开山发矿,多人群聚,良莠混杂,臣通饬严禁。” |
良宵好景 | 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同“良宵美景”。 | 明・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我与你捧瑶殇酒满倾,今日个堪赏玩在公厅,休辜负良宵好景。”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良的成语、带良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