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舟的成语

带舟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6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舟车劳顿 舟车:船与车,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
劳顿:劳累疲倦。
形容旅途疲劳困顿。
钱钟书《围城》第二章:“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风雨同舟 舟:船。
在风雨中同乘在一条船上;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共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柏舟之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载:承载;覆:倾覆。
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事物有利有害。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故喻君为舟,喻人为水,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则浮,违则没。”
覆舟载舟 覆:颠覆;载:承载。
比喻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兴亡。
战国・赵・荀况《荀子・王制》:“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之谓也。”
朽竹篙舟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元晖谓笔不可意者如朽竹篙舟、曲箸哺物,此最善喻。”
虚舟飘瓦 比喻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方船济乎江,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者,必无怨色。”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比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孙卿子》:“孔子对鲁哀公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不危焉。’”
麦舟之赠 麦:麦子;舟:船。
以一船麦子作为赠品。指助人丧葬的费用。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十:尧夫以所载麦舟付之。到家,文正曰:‘东吴见故旧乎?’曰:‘曼卿为三丧未举,方滞舟丹阳。’公曰:‘何不以麦舟与之?’尧夫曰:‘?坟之矣。’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比喻在平时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困难和危险。 《后汉书・皇甫规传》注引《孔子家语》:“孔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可知也。’”
同舟而济 济:渡水。
大家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敌国通舟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众叛亲离。 清・黄遵宪《由轮舟抵天津作》诗:“敌国通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尚书大传》第三卷:“八百诸侯俱至孟津,白鱼入舟。”
柏舟之节 指妇女丧夫后守节不嫁。同“柏舟之誓”。 宋・朱熹《与陈师中书》:“朋友传说,令女弟甚贤,必能养老抚孤,以全柏舟之节。”
李郭仙舟 《后汉书·郭太传》载,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从宾望之,以为神仙,故称“李郭仙舟”。后常用为友人相亲之典。 《后汉书・郭太传》载,李膺与郭泰同舟而济,从宾望之,以为神仙,故称“李郭仙舟”。
吞舟是漏 本谓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 《南史・陈庆之传》:“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中流失舟,一壶千金 壶:匏:一种瓜,形似葫芦,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南方称为腰舟。
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
《鹖冠子・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
盐梅舟楫 盐和梅调和,舟和楫配合。比喻辅佐的贤臣。 元柯丹邱《荆钗记・春科》:“际风云,盐梅舟楫,一德务臣君。”
沙漠之舟 骆驼的别名。比喻它们像船一样在沙漠中航行。
吴越同舟 吴越:指吴国人和越国人。
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先秦・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飘瓦虚舟 比喻凭空加害于人而又无从追究的事物。 战国・庄子《庄子・达生》:“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山木》:“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
破釜焚舟 犹破釜沉舟。语本《孙子·九地》:“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
”。
语出《孙子・九地》:“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
风雨共舟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沉没;侧畔:旁边;帆:船。
沉船旁边有很多船过,发病的树木旁边有很多茂盛的树木。比喻新生势力锐不可当。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缝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同舟敌国 同舟共济的人成了敌人。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宰相肚里行舟船 宰相:丞相。
指人肚量宽大,有涵养。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常言道:‘将军额上跑下马,宰相肚里行舟船。’你这样气量窄,将来如何独当一面,肩挑五岳,胸罗百川,统帅百万大军!”
吞舟之鱼,不游枝流 大鱼不在小河里游。比喻志节高尚的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
戒舟慈棹 戒:佛教中的戒律;慈:慈悲;棹:船桨。
指佛教中的戒律和慈善就象航船一样摆渡众生。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道释经》:若乘戒舟,鼓以慈棹,而不能横截风涛,达登彼岸者,无此理也。
吞舟之鱼 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战国・庄子《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焚舟破釜 釜:古代用的锅。
烧掉船只打破锅。比喻坚决不能动摇的决心。
南朝・颜竣《为世祖檄京邑》:“支军别统,或焚舟破釜,步自姑熟,或迅楫芜湖,入据云阳。”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舟的成语、带舟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