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肉的成语
带肉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78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何肉周妻 | 周:南朝周颙;何:南朝何胤。 周颙有妻子,何胤吃肉。比喻各有所累。 |
《南齐书・周颙传》:太子又问颙:‘卿精进何如何胤?’颙曰:‘三涂八难,共所未免。然各有其累。’太子曰:‘所累伊何?’对曰:‘周妻何肉。’其言辞应变,皆如此也。 |
皮里抽肉 | 形容身体变瘦。 | 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你觑我皮里抽肉,你休问我可怎生骨岩岩脸儿黄瘦。” |
皮开肉破 | 皮肉都裂开了。形容被打伤势严重。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1回:“四个喽啰听了,那敢怠慢,登时上来两个,把大盗紧紧按住;那两个举起大板,打的皮开肉破,喊叫连声。” |
肉山酒海 | 肉积得像山一样高,酒像海水一样多。形容丰盛的酒席。 |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原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 |
肉中刺,眼中钉 | 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我见了那穷汉,似眼中疔,肉中刺。 |
血肉横飞 | 形容因遭受战争或其他意外灾祸死伤时;血肉四溅的惨状。横飞:乱飞。 |
清・陈天华《狮子吼》第八回:“即有几个如狼似虎的狱吏,各执竹条,纵横乱打,打得血肉横飞,足足打了四个小时,方才丧命。 ” |
大鱼大肉 | 指美好丰盛的饮食。形容菜肴丰盛。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大鱼大肉,热酒热饭,只顾搬将出来。” |
细皮白肉 | 形容保养得好,皮肤细腻白嫩。 | 明・清溪道人《禅真逸史》第十四回:老人家更要作急回去,这些妖怪常说后生的细皮嫩肉,腹饥得快,不如老头儿皮坚骨硬,有些咬嚼,专要吃老的。 |
心飞肉跳 | 见“心惊肉跳”。陶贞怀《天雨花》:“母子二人多不乐,~不安宁。 ”。 |
|
羽翮飞肉 | 羽翮:鸟羽。 比喻集微力亦可举重。 |
东汉・班固《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丛轻折轴,羽翮飞肉。” |
皮肉之苦 | 泛指身体所遭受的痛苦。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0章:“河南人除过受了点皮肉之苦,屁也没损失——他带着预支的一个月高薪落荒而逃了。” |
俎上之肉 | 俎:菜板。 菜板上的肉。比喻可以任人宰割。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如令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浆酒藿肉 | 见“浆酒霍肉”。 | 《宋书・周朗传》:“涂金披绣,浆酒藿肉者,故不可称纪。” |
酒肉朋友 | 在一起只是吃吃喝喝;可以同欢乐;而不能共患难的朋友。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关云长是我酒肉朋友,我交他两只手送与你荆州来。” |
三月不知肉味 |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 春秋・孔子《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
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 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得到不能到手的东西。痴心妄想。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回:“平儿说道:‘癞虾蟆想吃天鹅肉,没人伦的混帐东西,起这样念头,叫他不得好死。’” |
骨肉之情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 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 |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介甫每言及骨肉之情,酸恻呜咽。” |
血肉相连 | 像血和肉一样互相联系着。比喻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离。 | 宋・洪迈《夷坚丁志・雷击王四》:“趋视之,二百钱乃在其胁下皮内,与血肉相连。” |
钝刀子割肉 | 钝:不锋利。 用不锋利的刀割肉。比喻做事行动慢,不能快速解决问题。 |
唐・李商隐《杂纂》:不快意,印刀切物,破帆使我,树阴遮景致。 |
以肉去蚁 | 用肉驱赶蚂蚁,蚂蚁越多。比喻行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结果。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 |
肉薄骨并 | 肉和肉相迫,骨和骨相并。形容战斗的激烈。 | 《元史・郝经传》:“且鄂与汉阳分据大别,中挟巨浸,号为活城,肉薄骨并而拔之,则彼委破壁孤城而去。” |
肉跳心惊 |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凤姐此时肉跳心惊,急急的向秋爽斋来。” |
皮焦肉烂 | ||
皮肉生涯 | ||
凡夫肉眼 | 比喻缺乏观察人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见识。 | 《法华经》:“凡夫浅识,深著五欲。” 唐・玄奘译《赞弥勒四礼文》:“凡夫肉眼未曾识,为现千尺一金躯。” |
苦肉计 | 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我原不欲如此,但出于无奈,方走这条苦肉计。” |
不知肉味 |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 春秋・孔子《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食不重肉 | 见“食不兼肉”。 |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
好肉剜疮 | 比喻无事生非,自寻烦恼。 | 宋・释悟明《联灯会要・玑禅师》:“说迷说悟,犹是好肉剜疮;一切平常,尽落天魔外道。” |
行尸走肉 | 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行尸:会走动的尸体。 |
晋・王嘉《拾遗记・后汉》:“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肉的成语、带肉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