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穴的成语
带穴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1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岩居穴处 | 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 | 语出《韩非子・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穴处,托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 |
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探:探测。 不进老虎窝,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东观汉记・班超传》:“超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 |
钻穴逾墙 | 穴:洞。 逾:越过。 钻洞爬墙。旧时常比喻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行为。后也指男女偷情或小偷行窃。 |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堤:堤坝;溃:崩溃;蚁穴:蚂蚁洞。 一个小小的蚂蚁洞,可以使千里长堤溃决。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
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
虎穴狼巢 | 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 明·卢象昇《与蒋泽垒先生五首》其三:“半年来某未尝在署,晨昏缺然,掷此身于红尘赤日,付八口于虎穴狼巢,无不为某称危者。” |
琼府金穴 | 原指汉光武皇后的的兄弟巨富郭况的家。现泛指富豪人家。 | 《后汉书・光武郭皇后传》:赏赐金钱缣帛,丰盛莫比,京师号况家为金穴。 |
钻穴逾垣 | 见“钻穴逾墙”。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也有钻穴逾垣在那里偷窃的,也有杀人放火在那里抢劫的。” |
蜂窠蚁穴 | 比喻占据的地方极为窄小,借以对偏安一隅的地方势力的蔑称。 | 宋・曾慥《类说・见闻录・胡讷》:“开宝八年,王师围金陵。朝廷殿试《桥梁渡长江赋》、《习水战诗》;江南亦试《王德惟亲赋》、《谈笑却秦诗》。太祖笑曰:‘江南畜文臣武将,迨同飞走,岂不知中原有真主耶?’赵普曰:‘蜂窠蚁穴不足挂圣虑。’” |
不入兽穴,安得兽子 | 不进野兽窝,怎能捉到小野兽。比喻不冒险进入险境就不能取得成果。 | 《周书・李远传》:“古人有言:‘不入兽穴,安得兽子。’若以奇兵出其不意,事或可济。” |
穴处知雨 | 穴:洞;处:居。 久居洞中的兽类能预知风雨。比喻有经验。 |
东汉・班固《汉书・翼奉传》:“知日蚀地震之效昭然可明,犹巢居知风,穴处知雨。” |
十鼠同穴 | 比喻使集中在一起,一网打尽。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鲍勋传》:“勋无活分,而汝等敢纵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奸,当令十鼠同穴。” |
野居穴处 | 穴:山洞;处:居住。 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 |
汉・陆贾《新语・道基》:“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家室。”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焉:怎么。 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
生同衾,死同穴 | 衾:被子。 生时共用一条被子,死后合一个坟墓。形容夫妻恩爱。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我既委身于你,乐则同乐,忧则同忧;生同衾,死同穴。” |
龙潭虎穴 | 潭:深水坑;穴:动物的窝。 龙潜居的深潭;虎藏身的穴窝。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0回:“有分教,卢浚义撇却锦簇珠围,来试龙潭虎穴。” |
岩栖穴处 | 指隐居深山洞穴之中。 | 语出《韩非子・诡使》:“而士有二心私学,岩居穴处,托伏深虑,大者非世,细者惑下。” |
穴处野居 | 穴:洞;处:居住。 居住在洞里生活在荒野。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 |
汉・陆贾《新语・道基》:天下人民,野居穴处,未有室屋,则与禽兽同域。 |
群居穴处 | 原始人类聚群而居,住于山洞之中。比喻粗野无知,见闻浅陋。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人人抵掌,欲为不善之计。” |
虎狼之穴 | 虎和狼居住的洞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父亲奈何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 |
穴居野处 | 居住在山洞里;生活在原野上。形容人类远古时期原始的生活状态。穴:山洞;处:居住。 |
《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
十鼠争穴 | 穴:动物的窠巢。 比喻坏人聚集互相争斗。 |
唐・姚思廉《梁书・元帝纪》:“侯景奔窜,十鼠争穴,郭默清夷,晋熙附义。” |
七穿八穴 | 穿:洞,孔;穴:窟窿。 形容窟窿很多。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45卷:“有时十字街头七穿八穴。” |
乘车入鼠穴 | 乘:坐。 坐着车子进老鼠洞。比喻根本办不到的事情。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未尝梦乘车入鼠穴,捣齑瞰铁杵,皆无想无因故也。” |
空穴来风 | 穴:洞、孔;来:招致。 有了空隙就会招致风吹来。比喻流言乘机传开来;或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来由。 |
战国・楚 宋玉《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
隙穴之窥 | 比喻执着地努力,最后达到目的。 | 清・龚自珍《太仓王中堂奏疏书后》:“掞区区抱蝼蚁之忠,逞隙穴之窥,于康熙五十六年、五十九年、六十年,奏请册立皇太子,疏前后十余上。” |
焚巢捣穴 | 见“焚巢荡穴”。 | 清・李渔《比目鱼・办贼》:“用了第二计,可以焚巢捣穴,削草除根,不留一个余贼。” |
耾耾雷声,回穴错迕 | 耾耾:隆隆的雷鸣声;错迕:倒转。 本用以形容风声很大,如同隆隆作响的雷声。现用来形容前进的力量如滚滚洪流,不可阻挡。 |
战国・楚・宋玉《风赋》:耾雷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 |
扫穴擒渠 | 扫荡巢穴,擒拿贼首。 | |
岩穴之士 | 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其君见好岩穴之士,所倾盖与车以见穷闾隘巷之士以十数,伉礼下布衣之士以百数矣。” |
蚁穴溃堤 | 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 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穴的成语、带穴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