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秋的成语
带秋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46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春露秋霜 | 比喻恩泽与威严。也用在怀念先人。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诏策》:“眚灾肆赦,则文有春露之滋;明罚敕法,则辞有秋霜之烈。” |
| 秋风纨扇 | 秋日凉风至,扇子遂弃置不用。常以比喻女子色衰失宠。 | 清・李渔《意中缘・先订》:“万一结褵之后,见美而迁,使奴家有秋风纨扇之悲,如何是好! |
| 落叶知秋 | 一看到落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了。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 宋・唐庚《文录》:“仙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
| 秋毫勿犯 |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秋毫无犯”。 | 《北史・隋纪下・炀帝》:“营垒所次,务在整肃,刍荛有禁,秋毫勿犯。” |
| 利析秋毫 |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
| 伤春悲秋 | 伤:忧思,悲伤。 因季节、景物的变化而引起悲伤的情绪。多形容多愁善感。 |
清・钱谦益《李义山诗笺注》序:绮靡浓艳,伤春悲秋,至于‘春蚕到死’、‘蜡烛成灰’,深情罕譬,可以涸爱河而干欲火。 |
| 秋毫不犯 |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
| 黑不溜秋 | 形容黑得很难看。 | 梁实秋《喝茶》:“普洱茶,漆黑一团,据说也有绿色者,泡烹出来黑不溜秋,粤人喜之。” |
| 秋月春风 | 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 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
| 春韭秋菘 | 韭:韭菜;菘:一种阔叶蔬菜。 泛指时新菜蔬。 |
《南齐书・周颙传》:“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
| 秋高气肃 | 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 宋・张抡《醉落魄・咏秋》词之四:“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 |
| 兼葭秋水 | 比喻思慕的人。兼,同“蒹”。 | 《诗经・秦风・蒹葭》:“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 春秋积序 | 春秋:指时间、年龄。 年龄一年又一年的累积增加。 |
唐・李朝威《柳毅传》:以其春秋积序,容状不衰。 |
| 秋风扫叶 | 比喻威力大、气势猛。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九卷:“[程万里]每日间见元兵所过,残灭如秋风扫叶,心中暗暗悲痛,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
| 微察秋毫 | 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夫照镜子见眸子,微察秋毫,明照晦冥。” |
| 多事之秋 | 秋:年岁;时期。 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多指国家或政局等较大范围的政治局势不安定;事端多起的时期。 |
唐・崔致远《前宣州当涂县令王翱摄杨子县令》:“况逢多事之秋,而乃有令患风。” |
| 人似秋鸿 | 鸿:大雁。 人好像秋天的大雁一样。比喻朋友间守信用,就像鸿雁每年秋天按时从北方飞到南方那样。 |
宋・苏轼《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
| 望穿秋水 | 把眼睛都望穿了。形容盼望的程度。秋水:比喻人的眼睛像秋水一样晶莹。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你若不去啊,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
| 秋去冬来 | 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刘玉民《骚动之秋》第七章:“秋去冬来,新年一过春节眨眼就到。” |
| 冰壶秋月 | 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秋月:中秋的月亮;比喻皎洁。 心如冰清;和明月一样洁净。 |
宋・苏轼《赠潘谷》诗:“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 |
| 秋月寒江 | 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 宋・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
| 绝学千秋 | ||
| 平分秋色 | 秋色:秋天景色。 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昼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这一天;后指平均分享财物声誉等。 |
唐・韩愈《昌黎集・卷二・合江亭》诗:“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 |
| 万载千秋 | 指经历年代极久远。同“万代千秋”。 | 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当今圣主存仁孝,万载千秋亨太平。” |
|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 春生秋杀 | 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 唐・白居易《贺杀贼表》:“伏惟文武孝德皇帝陛下:君临八表,子育群生,合天覆地载之德,顺春生秋杀之令。 |
| 秋扇见捐 | 见:被;捐:弃。 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
汉・班婕妤《怨歌行》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 马耳秋风 | ||
| 春秋笔法 |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 宋・俞文豹《吹剑录》:“盖纯用《春秋》笔法也。”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秋的成语、带秋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