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礼的成语

带礼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22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朝参暮礼 参:参拜;礼:表敬意。
早晚参拜。形容态度虔诚。
明・无名氏《女姑姑》楔子:“贫僧远离贪嗔痴恶,朝参暮礼,上报四重恩,下资三涂苦,唯愿大众檀那早登彼岸。”
礼多人不怪 对人多行礼仪,人不会怪罪。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横竖‘礼多人不怪’,多作两个揖算得什么!”
礼轻义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情意却很深厚。 元・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轻薄无礼 指轻佻浮薄,不知礼仪。 明・叶宪祖《鸾鎞记》:“那温庭筠这等轻薄无礼,小人也为着一事,丞相爷差去见他,倒被他呵叱了一场。”
家无常礼 谓家人之间平居不必拘礼。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行者道:‘孩儿,家无常礼,不须拜;但有甚话,只管说来。’”
知书知礼 有才学,懂礼仪。 明・高明《琵琶记・牛氏规奴》:“更羡他知书知礼,是一个不趋跄的秀才。”
仁义礼智 仁:仁爱;义:忠义;礼:礼仪;智:见识。
遵守仁爱、忠信、礼仪并勤学以增见识等伦理规范。是儒家的伦理思想。
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礼轻人意重 礼物虽然很轻,但人的情意却很深厚。 元・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
礼义生富足 旧时指人民富足后就必然讲求礼义。 《管子・牧民》:“衣食足而知礼节。”汉・王符《潜夫论・爱日》: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
庆吊之礼 庆:贺喜;吊:唁丧。
比喻人与人往来中贺喜、吊唁的礼节。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任城陈萧王传: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绝,吉凶之问塞,庆吊之礼废,恩纪之违,甚于路人,隔阂之异,殊于胡越。
明媒正礼 犹言明媒正娶。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九回:“老爷老奶奶明媒正礼与大爷娶的正头妻,上边放着老爷老奶奶,谁敢休?”
知书通礼 有才学,懂礼仪。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6回:“看了柴进、燕青出言不俗,知书通礼,先自有八分欢喜。”
来而不往非礼也 表示对别人施加于自己的行动将作出反应。 《礼记・曲礼上》:“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情礼兼到 情感和礼节同时表露出来。形容真诚有理。 晋・袁宏《三国名臣赞》:敬爱既同,情理兼到。
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 士昏礼》。 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诗礼传家 谓以儒家经典及其道德规范世代相传。 元・柯丹丘《荆钗记・会讲》:“诗礼传家忝儒裔,先君不幸早倾逝。”
通书达礼 谓通诗书,懂礼仪。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倨傲无礼 倨傲:傲慢。
指人高傲自大,对人没有礼貌。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8回:“且说唐玄宗因内监冯神威奏言安禄山不迎接诏书,倨傲无礼,心中甚怒。”
小节苛礼 苛礼:苛繁的礼节。
指拘泥于细小繁苛的礼节。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
繁礼多仪 繁:多而杂。
礼节繁复仪式过多。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也。”
知文达礼 达:懂得。
有才学,懂礼仪。
清・张南庄《何典》第十回:“你既这等知文达礼,晓得敬重我……便饶你性命。”
各不为礼 礼:礼遇。
彼此之间互不以礼相待。比喻各不相干。
《元史・孛术鲁翀传》:帝师释迦之徒,天下僧人师也;余孔子之徒,天下儒人师也,谓各不为礼。
礼崩乐坏 指封建礼教的规章制度遭到极大的破坏。 清・章炳麟《与简竹居书》:“中唐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礼贤下士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
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北宋《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卑辞厚礼 卑:谦抑。
指言辞谦逊,礼物丰厚。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许劭传》:“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焚香顶礼 犹焚香礼拜。 《西湖佳话・六桥才迹》:那杭州百姓,前番受过他的恩惠,今又听得他来,不胜欢喜,大家都打点焚香顶礼远接。”
识礼知书 懂得礼仪,熟知诗书。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8回:“此乃罪臣家属,寂没入官,姓木名难儿,温柔贤淑,识礼知书,兼通数学。”
焚香礼拜 焚香:点燃香火。
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灵行礼跪拜。
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却说玄德前军……所到之处,秋毫无犯,百姓扶老携幼,满路瞻观,焚香礼拜。”
晨参暮礼 早晚参拜。 元・郑光祖《梅香》第一折:“从今日起,那有心弹琴讲书,只索每日晨参暮礼,将此香囊供养者。”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情谊深重。 吴强《红日》第15章:“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家不要客气,吃一点!”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礼的成语、带礼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