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皆的成语
带皆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 唳:鸟鸣。 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
《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
子皆豚犬 | 豚:小猪。 对人称自己儿子的谦词。 |
《吴历》:“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
俯拾皆是 | 只要弯腰来拾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做“杂文”也不易》:“现在竟也累得来做‘在材料的捃摭上尤是俯拾皆是,用不着挖空心思去搜集采取’的‘杂文’。” |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
前功皆弃 | 功:功绩。 皆:全部。 弃:丢掉。 以前取得的功劳全部丢掉了。亦作“前功尽弃”、“前功尽灭”。 |
|
世人皆知 | 世人:所有人。 指很多人都知道。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28章:“在中国及其执政党内,干部中大山头不明显,但小山头小圈子则处处存在,世人皆知。” |
放诸四海而皆准 |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同“放之四海而皆准”。 | 《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
鸡犬皆仙 |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 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
比比皆是 | 比比:一个挨一个;引申为处处;到处;皆:全部。 形容某种东西到处都是;很多。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自后世恶直好佞,以直言贾祸者比比皆是。” |
一座皆惊 | 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
须发皆白 | 胡须头发全都白了。指年事以高。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那太公年近六旬之上,须发皆白,头戴遮尘暖帽,身穿直缝宽衫,腰系皂丝绦,足穿熟皮靴。” |
比肩皆是 | 到处都是。形容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 | 《旧唐书・元行冲传》:“然雅达通博,不代而生;浮学守株,比肩皆是。” |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 《晋书・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投刃皆虚 | 《庄子·养生主》谓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见皆非全牛,只见其骨节皆空虚,“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后因以“投刃皆虚”比喻处理事务得心应手。 | 战国・庄子《庄子・养生主》谓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见皆非全牛,只见其骨节皆空虚,“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万马皆喑 | 喑:哑,失音。 形容人民沉默不语。也比喻死气沉沉的局面。 |
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喑。” |
万物皆备于我 | 于:表示被动。 万事万物都为我所具备。指世上的一切完全为我所有。 |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指不拘题材形式,任意发挥,皆成妙文。 | 宋・黄庭坚《东坡先生真赞》之一:“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触目皆是 |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 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
鲁迅《华盖集续编・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
所向皆靡 | 见“所向披靡”。 | 《东观汉记》:“贾复于是被羽先登,所向皆靡。” |
推之四海而皆准 | 之:代词,指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 |
西汉・戴圣《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
游刃皆虚 | 游刃:转动的刀锋;虚:空。 刀锋所到之处都是空隙。形容技艺高超,运用熟练。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范容期见郗超俗情不淡,戏之曰:‘夷、齐、巢、许一诣垂名。何必劳神苦形,支策据梧邪?’郗未答,韩康伯曰:‘何不使游刃皆虚?’ |
路人皆知 |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 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 |
连战皆捷 | ①打仗接连取得胜利。②今多指体育比赛或考试等接连取得好成绩。 | 《宋书・自序》:“既连战皆捷,士马旌旗甚盛。” |
玉石皆碎 | 犹玉石俱焚。 | 三国・魏・锺会《移蜀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 |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 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 | 清・黄宗羲《序》:“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
举世皆知 | 举:全;皆:都。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
浑身皆胆 | 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
五蕴皆空 | 五蕴:佛家语,指色、受、想、行、识。 众生由此五者积集而成身,故称五蕴。五蕴都没有了。指佛家修行的最高境界。 |
《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船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
一坐皆惊 | 见“一坐尽惊”。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皆的成语、带皆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