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登的成语
带登的四字成语(共找到90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登山临水 | 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 战国・楚 屈原《楚辞・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
登高而招 | 登高:登上高处;招:挥手招呼人。 登到高处招呼人,看到的远。比喻声望高的人发出号召,响应的人必然会多。 |
《荀子・勤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登门造访 | ||
登高履危 | 比喻诚惶诚恐。 | 《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
饮羊登垄 | 形容商人偷工减料,欺诈谋利的行为。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后本师死,稍有贵金,卷怀离寺,作负贩去,饮羊登垄,计最工。 |
登堂入室 | 堂:古代宫室的前厅;室:古代宫里的后屋。 登上厅堂;再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也作“升堂入室”。 |
宋・吴坰《五总志》:“如徐师川、余荀龙、洪玉父昆弟、欧阳元老,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 |
一谷不登 | 见“一谷不升”。 | 《管子・揆度》:“一谷不登,减一谷,谷之法什倍。” |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 《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
《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一步登天 | 登:上。 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
清・李绿园《歧路灯》:“万望口角春风,我就一步登天,点了买办差,就过好日子。” |
无事不登三宝殿 | 比喻没事不上门。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白娘子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去做什么?’” |
登高必赋 | 登高:登上高处,指身临其境。 赋:盛行于汉魏六朝时期的一种文体,此借指创造。 登上高处,看到无限美好的景色,触景生情,一定能创作出好的诗赋,以言其志。后多用来表示人有担任国家要职的才能。亦作“登高能赋”。 |
《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 |
岁比不登 | 比:屡屡;频频。 农业连年歉收。同“比年不登”。 |
《汉书・严助传》:“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 |
登山逾岭 |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 明・郭勋《英烈传》第42回:“且说陈友定从厕中跳墙而逃,恐大路上或有军马追赶,也向东南角上登山逾岭,径寻鹤鸣山一路行走。” |
出于水火,登之衽席 | 登:加上;衽席:床席。 把人从水火中拉出来放到床上。比喻解救危难中的人们。 |
章炳麟《致南京参议会论建都书》:“国维四固,安于泰山,出于水火而登之衽席,则其幸耳。” |
从善如登 | 指为善如登山那样不易,比喻学好很难。 |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韦昭注:“如登,喻难;如崩,喻易。” |
登徒子 | 登徒:姓。 子:男子的通称。 战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人物。后指代好色之徒。 |
|
咸五登三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 ”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 |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 |
红不棱登 | 令人生厌的红色。 | |
反行两登 | 行:做,行事;登:通“得”,取得,获得。 从反面着手行事收到正反两面的效果。 |
战国・卫・商鞅《商君书・徕民》:“此其损敌也,与战胜同实;而秦得之以为粟,此反行两登之计也。” |
不登大雅之堂 |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
登山小鲁 | 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眼光远大。 |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花不棱登 | 形容颜色杂而乱。 | |
登龙有术 | 登龙:登龙门;有术:有谋略,有飞黄腾达,致身显贵的谋术。 即有一套钻营高升的本领。 |
|
登山越岭 |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 |
登庸纳揆 | 登庸:皇帝登基;纳揆:任命宰相。 皇帝登基,任命宰相。比喻政权刚刚建立。 |
唐・魏征《隋书・高祖纪》:登庸纳揆之时,草昧经纶之日。 |
登台拜将 | 指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同“登坛拜将”。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这沥泉原是神物,令郎定有登台拜将之荣。” |
学如登山 | 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 三国・魏 徐干《中论・上・治学》:“夫听黄钟声,然后知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 |
登峰造极 | 登:上;峰:山顶;造;达到;极:最高点。 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
五子登科 |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 元《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
高不可登 | 登:升,上。 高得不能到达。形容难以达到。也形容人高高在上,使人难接近。 |
汉・陈淋《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登的成语、带登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