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病的成语
带病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16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祛病延年 | 祛:除去。 除去疾病,延长寿命。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九回:“陛下,从此色欲少贪,阴功多积,凡百事将长补短,自足以祛病延年。” |
病病殃殃 | 形容病了很久,身体虚弱委靡不振的样子。 | 冯德英《山菊花》下部第四章:“为个穷放蚕的闺女,病病殃殃的,也没给你生个一儿半女,值得这么用心,花这么大的费用?” |
病民害国 | 病:损坏,祸害。 害人民、害国家。 |
清・严复《救亡决论》:“从未问津,致一是云为,自亏自损,病民害国,暗不自知。” |
痛心病首 | 犹痛心疾首。形容极其悲愤。 | 北宋《新唐书・突厥传上》:“帝谓群臣曰:‘往国家初定,太上皇以百姓故,奉突厥,诡而臣之,联常痛心病首,思一刷耻于天下。” |
心病还须心上医 | 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自古说得好:‘心病还须心上医’,眼见得不是盼奴来,医药怎得见效。” |
悯时病俗 | 指忧虑时俗。 | 宋・曾巩《答李讼书》:“足下自称有悯时病俗之心,信如是,是足下之有志乎道。” |
无病自炙 | 灸:灼,多指中医用艾叶等灼烧身体某一部分的医疗方法。 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寻烦脑。 |
战国・庄子《庄子・盗跖》:“柳下季曰:‘跖得无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谓无病而自炙也。’” |
多愁善病 | 见“多愁多病”。 |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假使天下有这样一个人,又与我同生同死,小弟也不得这样多愁善病!” |
疥癣之病 | 疥癣:一种皮肤病。 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直谏》:“大夫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 |
刘伶病酒 | ||
霜露之病 | 因感受风寒而引起的病。 |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
良药苦口利于病 | ||
百病丛生 | ||
治病救人 | 治疗疾病;挽救病人。比喻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纠正错误缺点。 | 晋・葛洪《神仙传》:“沈羲,吴郡人,学道于蜀,能治病救人,甚有恩德。” |
病入膏肓 | 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 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
急病让夷 | 犹今言将困难留给自己,将方便让给别人。 | 语出《国语・鲁语上》:“贤者急病而让夷。” |
匿病不医 | ||
泡病号 | 指借故称病长期不上班或小病大养。 | |
心病还将心药医 | 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明・周楫《西湖二集・吹凤箫女诱东墙》:“真心病还将心药医也。” |
求民病利 | 病:病苦,痛恨。 求得了解百姓的不利和有利的事。形容对百姓的生活非常关心。 |
《后汉书・孟尝传》: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
身心交病 | 交:同时;病:疲惫;困乏。 身体和精神都疲惫。 |
鲁迅《而已集》:“至于我呢,前年已经四十五岁了,而且早已身心交病,似乎无须这么宝贵生命,思患豫防。” |
三病四痛 | 谓病痛很多。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到老没个儿女,设或三病四痛,没个贴体亲人,那时要茶无茶,要饭没饭,便是活受地狱,何须定要变得牛马!” |
酒病花愁 | 指因贪恋酒色而引起的烦愁。 | 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今日心中闷倦,故来此翠云楼游玩。小官只为酒病花愁,何日是好也呵。” |
心病难医 | 医:医治。 思想上的病不好医治。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29卷:“若与空王为弟子,莫教心病最难医。” |
病在膏髓 | ||
冷热病 | 疟疾。比喻情绪高低不定。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可工作起来犯冷热病,有利向前,没利靠后,怕得罪人,满肚子小机器,就是不往正经地方使。” |
心病还从心上医 | 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 元・吴昌龄《张天师》:“这的是心病还从心上医。” |
贫病交加 | 交:一齐;同时;加:压上。 贫困和疾病一齐压在身上。 |
清・曹雪芹《红楼梦》:“暮年之人,那禁得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了那下世的光景来。” |
蠹政病民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时皓[孙皓]居武昌,扬州百姓溯流供给,甚苦之;又奢侈无度,公私匮乏。陆凯上疏谏曰:‘……又左右皆非其人,群党相挟,害忠隐贤,此皆蠹政病民者也。’” |
病来如山倒 | 形容疾病发作得快。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二回:俗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不是老君的仙丹,那有这么灵药?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病的成语、带病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