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畏的成语
带畏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7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后生可畏 | 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的意思。 指青年人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是可敬服的。 |
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
畏而爱之 | 畏:惧怕。 指又怕又爱。 |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君有君之威仪,其臣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有其国家,令闻长世。”《礼记・曲礼上》: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
无所畏惧 | 畏惧:害怕。 没有什么可害怕的。形容什么也不怕。 |
《魏书・董绍传》:“此是绍之壮辞,云巴人劲勇,见敌无所畏惧,非实瞎也。” |
贪生畏死 | 贪恋生存,害怕死亡。 | 东汉・班固《汉书・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月迫促,贪生畏死,即诈僵朴阳病,侥幸得逾于须臾。” |
畏影避迹 | 比喻庸人自扰,不明事理。 | 战国・庄子《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
视如畏途 | 畏途:可怕的道路。 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
战国・庄子《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
视为畏途 | 畏途:危险可怕的道路。 指把某种事物看得很可怕;像极难行走的路。 |
战国・庄子《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
讳兵畏刑 | 谓慎于用兵和用刑。 | 宋・张耒《大礼庆成赋》:“讳兵畏刑,后货食兮。政有损易,兹不易兮。” |
人言可畏 | 言:指流言蜚语。 人的流言蜚语是可怕的。 |
《诗经・郑风・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
望而生畏 | 看着就害怕。生畏:害怕。 |
春秋・孔子《论语・尧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
畏威怀德 | 怀:思念。 畏惧声威,感念德惠。 |
《国语・晋语八》:“民畏其威,而怀其德,莫能勿从。” |
阳秋可畏 | 阳秋:原作“春秋”。 《春秋》为古代寓褒贬、别善恶的编年体史书,这种有褒有贬秉笔直书的笔法,使有问题的人觉得可怕。 |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明・焦竑《献徵录》:储瓘为考功郎中,藏否不曲当,一时人士悚然曰;‘阳秋可畏’ |
畏罪潜逃 | 潜:暗中。 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 |
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方士侯生、卢生等骗了始皇几年,畏罪潜逃。” |
势焰可畏 | 势:权势;焰:气焰;畏:畏惧。 权势和气焰很盛,让人望而生畏。形容权贵气焰嚣张,仗势作恶,使人畏惧。 |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一:时,秦会之当国,数以言罪人,势焰可畏。 |
不畏强御 | 畏:畏惧、惧怕;强御:有权势的人。 刚正无私,不怕有势力的人。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 |
虽畏勿畏,虽休勿休 | 畏:佩服,敬畏;勿:不要;休:赞美。 虽然受到尊敬,但不要自认为可尊敬,虽受到称许,但不要认为可赞美。 |
《尚书・吕刑》: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 |
民不畏死 | 畏:惧怕。 人民不怕死。形容不怕死的气慨。 |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畏罪自杀 | ||
严师畏友 | 畏友:令人敬畏的好友。 严厉的师父,令人敬畏的好友。 |
宋・陆游《渭南文集》第27卷:“使人苦居严师畏友之间,不敢萌一毫不善意。” |
无所畏惮 | 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顾忌。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三河太守皆内倚中贵人,与三公有亲属,无所畏惮。” |
无私无畏 | 因为不自私而无所畏惧。 | |
狰狞可畏 | 狰狞:状貌凶恶。 状貌凶恶,让人畏惧。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鹰虎神》:“郡城东岳庙,在南郭大门左右,神高丈余,俗名鹰虎神,狰狞可畏。” |
怀德畏威 | 畏:害怕,恐惧。 对君王或上司既感怀恩德又畏惧其威严。 |
《北齐书・文宣帝纪》:“怀德畏威,向风清顺。” |
畏缩不前 |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唐子方始弹张尧佐,与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公,,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
畏天恤民 | 畏:敬畏;恤:周济。 敬畏上天,怜爱下民。 |
宋・朱熹《辞免进职奏状》:“既闵然有畏天恤民之诚,而圣训丁宁又无非恻怛焦劳之实。” |
畏之如虎 | 畏:害怕。 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人很威严或凶狠。 |
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则以违上命文致其罪,渐人畏之如虎。”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
畏影恶迹 | 比喻为人愚蠢,不明事理。 | 战国・庄子《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
惟施是畏 | 施:通“迤”、“迆”,斜行,这里指斜路。 最怕的是走斜路。 |
《老子》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 |
畏葸退缩 | 葸:害怕。 因为胆怯而后退。 |
宋・魏泰《东轩笔录》: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葸不前,当时谓拽动阵前。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畏的成语、带畏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