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琴的成语
带琴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琴瑟失调 | 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 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 |
《汉书・董仲书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
和如琴瑟 | 比喻夫妻相亲相爱。 | 《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
坐上琴心 | 指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汉司马相如宴于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相如于座上以琴声传意,文君心悦,遂夜奔相如。 |
牛听弹琴 | 比喻听不懂。 | 瞿秋白《乱弹》:“现在,‘治于人的小人’,要想在无线电的播音里去听清楚昆曲的平上去入,自然是牛听弹琴,一窍不通了。” |
响绝牙琴 | ||
琴心剑胆 | 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 元・吴莱《寄董与几》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
琴剑飘零 | 琴是古时文人常携带的。旧指潦倒失意,流落他乡。 | 明・钱晔《赠周歧凤》:“琴剑飘零西复东,旧游清兴几时同?” |
琴瑟相调 | 琴瑟:古代两种乐器。 比喻夫妻恩爱,感情融洽。 |
《诗经・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
琴挑文君 | 挑:挑逗、挑引。 比喻挑动对方的爱慕之情,并表达自己的爱意。亦作“琴心相挑”。 |
|
琴断朱弦 | 比喻妇女死掉丈夫。 | 清・洪昇《长生殿・幸恩》:“琴断朱弦,不幸文君早寡。” |
人琴俱亡 |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 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
黄连树下弹琴 | ||
人琴两亡 | 见“人琴俱亡”。 | 唐・张说《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伤心几何。人琴两亡,命也命也。” |
琴瑟友之 | ||
琴瑟之好 | 比喻夫妻间感情和谐。 |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
焚琴煮鹤 | 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 宋・洪适《满江红》词:“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 |
琴瑟和好 | 比喻夫妇情深和美。亦作“琴瑟静好”、“琴瑟之好”、“琴瑟之欢”、“琴瑟之乐”、“琴瑟和同”、“琴瑟和调”。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孙生》:“孙由是琴瑟和好。生一男一女。十余年从无角口之事。” |
破琴示绝 | 把琴摔破,表示绝裂。指不媚权贵。 | |
琴瑟不调 | 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 ①指琴瑟合奏时,声音没有调整得和谐。②比喻夫妻不和。 |
《汉书・礼乐志》:“辟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 |
对牛弹琴 | 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 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
焚琴鬻鹤 | 犹焚琴煮鹤。 |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焚琴鬻鹤,伧父所为,不图出之改之。” |
人琴俱逝 | 见“人琴俱亡”。 | 清・王鹏运《缰村词序》:“人琴俱逝,赏音阒然。” |
煮鹤焚琴 | 杀掉鹤;烧了琴。比喻糟蹋美好的东西。焚:烧。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晖,背山起楼,烧琴煮鹤,对花啜茶,松下喝道。” |
破琴绝弦 | 毁琴断弦,表示世无知音,不再鼓琴。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
如鼓瑟琴 | ||
琴瑟和谐 | 琴瑟:两种弦乐器名。 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 |
明・沈受先《三元记・团圆》:“夫妻和顺从今定,这段姻缘夙世成,琴瑟和谐乐万春。” |
煮鹤烧琴 | 见“焚琴煮鹤”。 | 唐・韦鹏翼《戏题盱眙壁》诗:“自从煮鹤烧琴后,背却青山卧月明。” |
琴歌酒赋 | 弹琴、唱歌、饮酒、赋诗。旧皆逸人、高士之事。 |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琴歌既断,酒赋无续。” |
琴瑟和同 | 琴瑟:两种弦乐器名。 琴瑟合奏时声音非常和谐。比喻夫妻关系和谐。 |
元・乔吉《扬州梦》第二折:“再不趁蝶使蜂媒厮断送,再不信怪友狂朋厮搬弄,但能够鱼水相逢琴瑟和同。” |
鸣琴而治 | 指以礼乐教化人民,达到“政简刑清”的统治效果。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 | 《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琴的成语、带琴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