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珠的成语

带珠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97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和璧隋珠 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先秦・韩非《韩非子・解老》:“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满腹珠玑 形容人富于文才。 唐・杜牧《樊川文集》三:“一杯宽幕席,五字弄珠玑。”宋・吴处厚《表箱杂记》卷八:“只知外貌之粉泽,谁料满腹填珠玑。”
噀玉喷珠 形容口齿伶俐,说话悦耳动听。 元・汤式《醉花阴・离思》:“言谈处噀玉喷珠舌上挑,咽作处换气偷声使褃巧。”
珠玉之论 形容精辟的言论,卓越的见解。 《书言故事・谈论类》:“不聆珠玉之论。”
断线珍珠 比喻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般纷纷落下。 元・关汉卿《仙吕・桂枝香》:泪痕流,滴破芙蓉面,却似珍珠断线头。
仙露明珠 比喻人风神秀异。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唐・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讵能方其朗润?”
目若悬珠 眼睛象一对悬挂的珠子。形容眼睛明亮有光彩。 《汉书・东方朔传》:“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
珠生老蚌
米珠薪桂 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
升山采珠 到山上去采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 《后汉书・刘玄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珠圆玉洁 比喻诗文圆熟明洁。 明・宋濂《送天渊禅师濬公还四明序》:“因征其近制数篇读之,皆珠圆玉洁而法度谨严。”
买椟还珠 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战国・韩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颔下之珠 颔:下巴。
骊龙下巴下的珍珠。比喻难得的珍品。
战国・庄子《庄子・列御寇》: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
缀玉联珠 缀:连接。
比喻撰写美好的诗文。
唐・唐宣宗《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蛇珠雀环 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方正学蛇报之妄》:“小人之说不止蛇珠雀环之可笑也。”
明珠投暗 见“明珠暗投”。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明珠投暗大屈才能;入室操戈自相鱼肉。”
还珠买椟 同“买椟还珠”。 清・蒋士铨《临川梦・送尉》:“篇成各自观,笑还珠买椟、胠箧探丸,英雄欺世,久之毕竟难瞒。”
涎玉沫珠 流出美玉,吐出珍珠。比喻水花四溅的美丽景象。 唐・樊宗师《绛守居园池记》:“木腔瀑三丈余,涎玉沫珠。”
明珠入掌
灵蛇之珠 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淮南子・说览冥训》:“譬如惰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明珠弹雀 用珍珠打鸟雀。比喻得到的补偿不了失去的。 汉・扬雄《太玄・唐》:“明珠弹于飞肉,其得不复。测曰:明珠弹肉,费不当也。”
二龙戏珠 两条龙相对,戏玩着一颗宝珠。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
不吝珠玉 吝:舍不得。
不要舍不得好的东西。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恰好听得树上黄莺巧啭,就对拜住道:‘老夫再欲求教,将《满江红》调赋“莺”一首,望不吝珠玉,意下如何?’”
珠围翠拥 指华贵的装璜或装饰。 元・高明《琵琶记・伯喈牛宅结亲》:“烛影摇红,帘幕瑞烟浮动,画堂中珠围翠拥。”
翠尘珠坱 翠:绿宝石;坱:尘土。
翡翠蒙尘,珍珠落土。比喻人才被埋没。
明・陈与郊《昭君出塞》:“一霎宫闱,万端悲怆,忍使翠尘珠坱。”
骊龙颌下取明珠 骊龙:黑色的龙;颌:下巴。
在黑龙的下巴底下掏取明珠。比喻冒险贪求,自取其祸。
战国・庄子《庄子・列御寇》:取石来锻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薏苡明珠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酿酒,并入药。
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
累珠妙曲 形容歌声婉转,如珍珠成串。 《礼记・乐记》: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累累乎端如贯珠。
日角珠庭 形容人额角宽阔,天庭饱满,相貌不凡。 北周・庚信《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是以维岳降神,自天生德,凝脂点漆,日角珠庭,为子则名高五都,为臣则光照千里。”
零珠碎玉 比喻零碎的却值得珍惜的事物。亦作“零珠断璧”、“零珠片玉”。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珠的成语、带珠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