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狼的成语

带狼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52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黄鼠狼给鸡拜年
虎狼之穴 虎和狼居住的洞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父亲奈何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
豺狼冠缨 豺狼:比喻坏人;冠缨:古代官吏的装束。
比喻坏人作官掌权。
唐・李白《古风・第十九》: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豺狼野心 比喻坏人的狠毒用心。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
虎狼之威 威:威力,威风。
形容威严的气派和声威。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告大人暂息雷霆之怒,略罢虎狼之威。”
狼狈周章 仓皇惊恐。 茅盾《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造成作家们此种忐忑不安、狼狈周章的心情,其直接的原因,不能不说是外来的束缚。”
鸱视狼顾 ①如鸱鸟举首而视,如狼反顾。②形容人的凶狠贪戾。 《文选・马融》:“鱼鳖禽兽闻之者,莫不张耳鹿骇,熊经鸟伸,鸱视狼顾拊噪踊跃。”
狼前虎后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早知道狼前虎后,一样愤难消。”
枭视狼顾 如枭盯视,如狼频顾。形容行动警惕,有所畏忌。 战国・卫・吴起《吴子・励士》:“今使一死贼伏于旷野,千人追之,莫不枭视狼顾,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
豺狼塞路 豺狼:两种凶狠的野兽;塞:堵塞。
比喻坏人当权。
《北史・隋本纪》:“一人失德,四海土崩,群盗蜂起,豺狼塞路,南巢遂往,流彘不归。”
鸷击狼噬 谓凶狠地残害人。 北宋《新唐书・王鉷传》:“林甫方兴大狱,撼东宫,诛不附己者,以鉷险刻,可动以利,故倚之,使鸷击狼噬。”
羊狠狼贪 狠:凶狠。
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 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狼突鸱张 像狼一样奔突,像鹞鹰一样张开翅膀。形容坏人猖狂嚣张到了极点。 清・林则徐《会谕澳同知再行谕饷义律缴土凶稿》:“如此狼突鸱张,岂能将就姑容,致贻民害。”
鹰视狼步 象鹰那样看东西,象狼那样走路。形容为人阴险狠毒。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以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
狼窝虎穴 虎穴:老虎住的洞穴。
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地方。
我们满以为这样一点儿响动也没有,准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这个~的。 ★吴越《括苍山恩仇记》第六十四回
血肉狼藉 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元《宋史・五行志》:“又断其足筋,俄施刀脔,血肉狼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四:就叫哨兵取出瓮来,打开看时,只见血肉狼藉,头颅劈破,是一个人碎割了的。
虎豹豺狼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 曾朴《孽海花》第一回:“那里有什么虎豹豺狼,那里有什么奇花,那里有什么绝代佳人,只见太阳光线一会儿暗似一会,渐渐沉下去了。”
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明・冯惟敏《清江引・风情省悟》曲:“明知烟花路儿上苦,有去路无来路。恶狠狠虎爬心,饿刺刺狼掏肚。俺如今前怕狼后怕虎。”
狼飡虎咽 见“狼餐虎咽”。
狼奔鼠窜 狼群鼠辈到处流窜。形容人四处奔跑逃窜。 明・沉鲸《双珠记》第十四出:“忽闻访察怕如雷,狼奔鼠窜,无由忏悔。”
官虎吏狼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虎狼之势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淮南子・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狼贪虎视 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清・洪昇《长生殿・陷关》:“狼贪虎视威风大,镇渔阳兵雄将多。待长驱直把淆函破,奏凯日齐声唱歌。”
赃私狼藉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茹千秋]其子寿龄为乐安令,赃私狼藉,畏法奔逃,竟无罪恶罚,傲然还县。”
虎窟狼窝 窟:洞穴。
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不是宋江来和这人厮见,有分教,江州城里,翻为虎窟狼窝。”
狼心狗肺 比喻心肠如狼和狗 一样凶恶、狠毒。也比喻忘恩负义。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义忘恩。”
狈因狼突 主谓 指相辅为奸。《醒世姻缘传》13回:“伍圣道邵强仁鼠共猫眠,擒纵惟凭指使,~,金钱息任箕攒。
”△贬义。描写坏人勾结。
杯盘狼籍 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见“杯盘狼藉”。
羊贪狼狠 狠:凶狠。
原指为人凶狠,争夺权势。后比喻贪官污吏的残酷剥削。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脏污狼藉 贪污、受贿,名声败坏,不可收拾。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富贵戚,脏污狼藉。”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狼的成语、带狼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