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狐的成语
带狐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5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狐绥鸨合 | 绥:独来独往,急于求偶的样子;鸨:比雁略大的一种鸟;合:融洽。 比喻男女之间发生不正当的关系。 |
《诗经・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梁。”清・王韬《淞隐漫录・乐仲瞻》:邻妇浼卖花媪以重利招之往,狐绥鸨合,丑声藉藉于闾巷间。 |
狗党狐群 | 见“狐群狗党”。 | 明・元心子《金雀记・投崖》:“差杀你狗党狐群,我怎肯丧志污红粉。” |
宵狐之腋 | 宵:通“小”;腋:腋窝。 小狐狸腋下的毛皮。比喻珍贵的东西。 |
西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吾闻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
狐媚魔道 | ||
解狐荐仇 | 解狐推荐仇人为相。比喻公正无私。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解狐荐其仇于简主以为相,其仇以为且幸释己民,乃因往拜谢,狐乃引弓送而射之,曰:‘夫荐汝公也,以汝能当之也……故私怨不入公门。’ |
狐疑不定 | 狐疑:犹豫,狐性多疑。 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臣为将军决一死战,万死不辞,只恐将军狐疑不定。” |
狐鸣狗盗 | 旧时对造反者的贬称。 | 《旧唐书・郑畋传》:“畋谬领藩垣,荣兼将相,每枕戈而待旦,常泣血以忘餐,誓与义士忠臣,共剪狐鸣狗盗。” |
狐假鸱张 | 比喻倚仗别人,虚张声势。 | 《旧唐书・僖宗纪》:“初则狐假鸱张,自谓骁雄莫敌;旋则鸟鱼烂,无非破账而终。” |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 价值千金的皮衣,决非一只狐狸的腋皮所能做成。比喻积小才能成大,集合大家的力量才能做成事情。 | 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太史公曰:语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代之智也。’” |
晏婴之狐裘 | 晏婴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比喻生活节俭。 | 《礼记・檀弓下》: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车一乘。 |
狐埋狐扬 | 见“狐埋狐搰”。 | 梁启超《复古思潮平议》:“而狐埋狐扬,天下其谓政府何?” |
狐疑未决 | 狐疑:犹豫,狐性多疑。 传说狐狸多疑。形容心里疑惑,一时决定不下来。 |
《剪灯余话・贾云华还魂记》:“过横楼西,适有两巷相联,莫知何者可达,狐疑未决。” |
狐朋狗党 | 泛指一些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朋友。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他那里暗暗的藏,我须索紧紧的防,都是些狐朋狗党。” |
狐鸣篝火 | 见“狐鸣鱼书”。 | 黄葆桢《扬哲商烈士悼歌》:“军储潜遣五丁运,狐鸣篝火期相从。” |
狐藉虎威 | 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 | 《宋书・恩幸传序》:“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 |
与狐谋裘 | 裘:毛皮。 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做大衣。比喻谋求有损对方切身利益的事,对方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
汉・王符《潜夫论・述赦》:与狐议裘,无时焉可。 |
衣狐坐熊 | 衣:穿。 穿着狐皮衣服,坐在熊皮上。形容生活奢侈。 |
《宋书・王僧达传》:“如使臣享厚禄,居重荣,衣狐坐熊,而无事于世者,固所不能安也。” |
豺狐之心 | 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这文》:“近闻楚王无道,遂发材(豺)狐之心,诛妾家破亡消。 |
狐狸尾巴 | 传说狐狸能变成人形迷惑人,但不能使尾巴改变。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欺骗人的罪证。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孙岩娶妻三年,不脱衣而卧。岩私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毛长三尺似野狐尾。岩惧而出之。妻临去,将刀截岩发而走。邻人逐之,变成一狐,追之不得。 |
兔死狐悲 | 兔子死了;狐狸很悲伤。比喻因同类遭遇不幸而悲痛伤感。悲:悲伤。 |
元・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
狐埋狐搰 | 搰:挖掘。 狐性多疑,刚把东西埋下,又把挖出来看看。比喻疑虑过多,不能成事。 |
《国语・吴语》:“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 |
狐兔之悲 |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失败或死亡而感到悲伤。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
狗党狐朋 | 见“狐朋狗党”。 | 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我是个诗坛酒社文章士,不比那狗党狐朋恶少年。” |
狐踪兔穴 | 喻指坟墓。 | 元・马致远《双调・夜行船・秋思》: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 |
狐潜鼠伏 | 像狐狸和老鼠一样潜伏、藏匿。形容胆怯躲藏的样子。 | 明・张景《飞丸记・公馆言情》:“山居草宿,狐潜鼠伏,将略胜孙吴,军势振颇牧。” |
狐凭鼠伏 | 象狐狸、老鼠那样潜伏在里面。 | 《三元里平夷录》:“逆夷各狐凭鼠伏,潜避两炮台中,不敢出入。” |
进退狐疑 |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 唐・李靖《李卫公兵法・将务兵谋》:“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籍。” |
简落狐狸 | 抓住狐狸。落,通“络”。比喻制裁奸邪小丑。 | 《后汉书・酷吏传・阳球》:“前虽纠诛王甫、段熲,盖简落狐狸,未足宣示天下。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鸱枭各服其辜。” |
花狸狐哨 | 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或比喻人浮华而不实在。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2回:“我家是清凉瓦屋,不像这个害黄病的房子,花狸狐哨的门扇!”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狐的成语、带狐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