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犯的成语

带犯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6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作奸犯罪 作奸犯科。 司马紫烟《荒野游龙》第二章:“她不禁一叹道:‘月黑风高,正是作奸犯罪的好时刻,老天爷好象在帮坏人的忙呢!’”
犯言直谏 敢于冒犯尊长或皇上的威严而直立相劝。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犯颜极谏,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谏臣。”
犯颜苦谏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今日公瑾怒责公覆,我等皆是他部下,不敢犯颜苦谏;先生是客,何故袖手旁观,不发一语?”
执法犯法 指执行法律的人违背法律。
明知故犯 明知不对;却故意违犯。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一切生灵具有佛性,既有佛性,为甚么却撞入驴胎马腹?’师曰:‘知而故犯。’”
秋毫不犯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知法犯法 知道法律;却违反法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爷!知法犯法!”
真凶实犯 真正的罪犯。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五回:“快快出去查明受害的百姓,赶紧指出真凶实犯,本县立刻就要办人!”
一干人犯 指罪犯和有关的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奸夫淫妇,虽该重罪,已死勿论。其余一干人犯,释放宁家。”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犯:侵犯。
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人家。
毛泽东《论政策》:“对于国民党军队,应继续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尽量地发展交朋友的工作。”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王子:借指有权势的人;庶民:平民百姓。
有权势的人犯法,和老百姓一样处以罪刑。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六十七回:众人都说哪里话,王子犯法,庶民同罪,这是因奸杀命的事,既犯到官,还有活命的吧?
邪不犯正 亦作“邪不伐正”。谓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唐・刘束《隋唐嘉话》中卷:“臣闻邪不犯正,若使咒臣,必不得行。”
风流罪犯 指轻微的过失。 元・杨显之《酷寒亭》第三折:“把孩儿风流罪犯寻些个,吊着脚腕又不敢将脚尖那。”
冒险犯难
犯关排闼 犯:冲击,冒犯;关:大门;排:推;闼:小门。
冲进大门,又闯进小门。
唐・许尧佐《柳氏传》:乃被衽执辔,犯关排闼。
众怒难犯,专欲难成 专欲:一个人的欲望,众人的债怒不可触犯,一人的欲望难于实现。
指不能违背多数人的意愿。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年》:“众怒难犯,专欲难成,合二难以安国,危之道也。”
犯颜敢谏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唐・刘蕡《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臣诚不佞,有匡国致君之术,无位而不得行;有犯颜敢谏之心,无路而不得达。”
秋豪无犯
河水不犯井水 比喻互不干犯。 鲁迅《从与说起》:“而另一方面周瘦鹃在自己编的内说各种副刊有各种副刊的特性,作河水不犯井水之论。”
犯颜进谏 犯颜:冒犯君主或尊长的颜面;谏:以直言规劝。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而极力规劝。
《旧唐书・魏征传》:“征状貌不逾中人,而素有胆智,每犯颜进谏,虽逢王赫斯怒,神色不移。”
作奸犯科 作奸:干坏事;科:科条;法律条文。
为非作歹;触犯律条。
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纤毫无犯 纤毫:非常细微;犯:侵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
《北齐书・元景安传》:“显祖闻之,遗使推检,同行诸人赃污狼籍,唯景安纤毫无犯。”
有犯无隐 犯:触犯。
臣下对君主应采取直言进谏的态度。虽然有所冒犯,也不应该隐讳不言。
唐・严郢《驳议吕堙》:“公有犯无隐,引经正辞。上是其言,刑为之省。”
真脏实犯 脏物上真的,罪犯是确实的。泛指犯罪的证据确凿。
犯天下之不韪 犯:触犯;不韪:不是,错误。
公然做天下都认为最大错误的事情。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东窗事犯 见“东窗事发”。 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犯上作乱 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春秋・孔子《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凛不可犯 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形容严正而令人敬畏,不容侵犯。
宋・欧阳修《新霜二首》其二:青松守节见临危,正色凛凛不可犯。
柔而不犯 犯:侵犯。
指性情柔和,但不容侵犯。
《后汉书・胡广传》:“柔而不犯,文而有礼,忠贞之性,忧公如家。”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犯的成语、带犯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