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牛的成语
带牛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1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风马牛不相及 | 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 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 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
钻牛犄角 | 指思想方法狭窄。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 | 老舍《赵子曰》:“有人要是非钻牛犄角死想不可,他一定是傻蛋。” |
牛首阿旁 | 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阎罗梦》:“即有牛首阿旁,执公父至,即以利叉刺入油鼎。” |
休牛放马 | 休:休息。 将牛马放牧,停止军用。比喻天下太平,停止战争。 |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今丧乱即平,休牛放马,烽燧灭影。” |
隔山买老牛 | 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 |
风牛马不相及 |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 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夫孰知兰之生产,与彼风牛马不相及之猫,有此若大关系乎?” |
牛童马走 |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 唐・元稹《〈白氏长庆集〉序》:“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
猕猴骑土牛 | 比喻职位提升很慢。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引《世语》:“君,名公之子,少有文采,故守吏职;猕猴骑土牛,又何迟也。” |
牛角书生 | 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 北宋《新唐书・李密传》:“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蜗行牛步 | 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 |
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 牛毛:比喻多;麟角:麒麟的角,比喻少。 学的人很多,学成的人极少。形容要学业有成极不容易。 |
三国・魏・蒋济《蒋子万机论》:“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
犁牛之子 | 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 | 春秋・孔子《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
牛溲马渤 | 见“牛溲马勃”。 |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房舍》:“收牛溲马渤入药笼,用之得宜,其价值反在参苓之上。” |
槌牛酾酒 | 杀牛滤酒。谓备肴酒以燕享。 | 元・萨都刺《酬江月・过淮阴》词:“槌牛酾酒,英雄千古谁吊。” |
杀鸡焉用牛刀 | 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
裾马襟牛 |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亦作“襟裾马牛”。 |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
牛农对泣 |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 《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
草入牛口,其命不久 | 草进到牛嘴里,牛一定会把它吃掉。比喻难以逃脱厄运。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三十六:我们只是草寇,常言:草入牛口,其命不久。 |
悬牛头,卖马脯 | 脯:干肉。 挂的是牛头,卖的是马肉干。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名不副实。 |
《晏子春秋・内杂篇》:“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县牛首于门,而卖马脯于内也。” |
马牛襟裾 | 襟、裾:泛指人的衣服。 马、牛穿着人衣。比喻人不懂得礼节。也比喻衣冠禽兽。 |
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
牛马易头 | 把牛和马的头互换。旧时形容杂技技巧精妙。 | 《后汉书・西南夷传》:永宁元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水,自支解,易牛马头。 |
牛郎织女 | 牛郎织女是从牵牛星和织女星两个星名衍化而成的传统神话中的两个主角。传说织女是天帝的孙女;织造云锦;但跟牛郎结婚以后;就中断织锦;致使天帝震怒;责令分离;每年七夕准相会一次。现比喻夫妻长期分离。 | 《群音类选・南西厢记》:“你影只形单,羞睹牛郎织女星。” |
瘠牛羸豚 | 瘠:瘠瘦;羸:病弱的。 瘦弱的牛和猪。比喻弱小的民族或国家。 |
清・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杜兰斯哇人,撒逊人等,亦随其所敌视之马哥耶族,同成灰烬。瘠牛羸豚,坐待割。” |
充栋汗牛 | 谓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 |
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 | |比喻宁愿居于小者之首,也不愿意屈居大者之末。 | |
争猫丢牛 | 比喻贪小失大。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0回:“真正是争得猫儿丢了牛。” |
鸡口牛后 |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 | 《战国策・韩策》:“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牵牛织女 | 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 |
牛马风尘 | 牛马被置于风尘里。比喻人正处于不得志的时候。也形容人奔走于道途,非常劳累。 | 清・孔尚任《桃花扇・迎驾》:牛马风尘,暂屈何忧,刀笔吏丞相根由;人笑骂,我不羞。 |
搏牛之虻 | 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牛的成语、带牛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