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炉的成语

带炉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 即使人心像铁一样坚硬,也抗不过像熔炉一样的法律。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你待结绸缪,我怕遭刑狱。我人心似铁,他官法如炉。
重起炉灶 谓事情遭受挫折后,再从头做起。 郭沫若《北伐途次》:“每遭一次顿挫,总要使前功尽弃,又来重起炉灶。”
冰炭不同炉 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休把我衣服扯住,情知咱冰炭不同炉。”
踞炉炭上 踞:蹲、坐。
蹲在炉子的炭火之上。形容处境险恶,不堪忍受。
《晋书・宣帝纪》:“军还,权遣使乞降,上表称臣,陈说天命。魏武帝曰:‘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
冬箑夏炉 箑:扇子。
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
洪炉燎毛 洪炉:大炉子;燎:烧。
大火炉里烧毛发。比喻问题极易解决。
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
起炉作灶
官法如炉 指国家如炉火无情。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这个便是铁呵,怎当那官法如炉。”
冬扇夏炉 比喻不合时宜。 东汉・王充《论衡・逢遇》:“作无益之能,纳无补之说,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何福佑之有乎。”
炉火纯青 纯:纯粹;青:蓝色的;纯青:炉火的温度达到最高点。
相传道家炼丹;到炉子里的火焰从红色转成纯青色的时候;就算成功了。比喻功夫造诣已达到了精湛、纯熟、完美的地步。
清・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别具炉锤 具:具有;炉锤:冶炼锻炼的工具。
比喻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造诣。
易宗夔《新世说》序:“酷嗜临川王之书,以彼片语只辞别具炉锤。”
洪炉燎发 洪炉:大炉子。
大火炉里烧毛发。比喻事情极易解决。
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夫以鸿毛燎于炉炭之上,必无事矣。”
夏炉冬扇 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汉・王充《论衡・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
洪炉点雪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他原是明悟禅师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
自起炉灶
熔于一炉 熔化在同一个洪炉内。比喻多种事物相互间结合紧密;浑然一体;难解难分。 卞之琳《冯文炳选集・序》:“废名在解放前,特别在抗战前,似曾以他独特的方式,把儒释道熔于一炉。”
另起炉灶 另:另外。
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羹莫辨,这才‘另起炉灶’。”
红炉点雪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立即融化。比喻领悟、接受迅速,思想改变快。 《高子遗书・会语》:“颜子克己,若红炉点雪,不必言难,天下归仁。”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炉的成语、带炉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