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消的成语

带消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9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鸿消鲤息 谓断绝音信。亦指死。
散闷消愁 散:排遣。
排遣郁闷,解除忧愁。
元・高安道《哨遍・嗓淡行院》套曲:“待去歌楼作乐,散闷消愁,倦游柳陌烟花。”
消患未形 消:消除;形:显露。
在祸患尚未显露之前就予以消除。
清・黎庶昌《上沈相国书》:“必有消患未形,而为朝野所利赖,远人所折服者。”
冰消瓦解 冰消:像冰一样融化;瓦解:指事物的崩溃或分裂。
像冰融化了;瓦分解一样。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晋・成公绥《云赋》:“于是玄风仰散,归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消愁释闷 消:消除;释:解除。
消除愁闷,使身心愉快。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九夏名花,遍地亭而照灼。足可消愁释闷,悦畅心神。”
冰消冻释 比喻困难或障碍像冰融化那样消释。 宋・朱熹《论差役利害状》:“而此数十年深锢牢结之弊,一旦豁然,冰消冻释。”
冰消冻解 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朱子全书》卷四:“见得大处分明,这许多小小病痛,都是冰消冻解,无有痕迹矣。”
冰消云散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续范亭《三年不言之言》:“我看当时的情况,好象阎长官满肚子的勇气,被郭宗汾的这一席话,说得冰消云散了。”
消愁解闷 消除忧愁,解除烦闷。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搽旦云]我不和你撒赖撒痴的,断了酒者![正末唱]教我断消愁解闷瓮头香。”
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得到别人金钱等好处就得为别人办事。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4回:“惟小子弄惯了这管笔头,才知里边缘故,叫做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只顾骗准,值些甚么?”
潜消默化 暗地消除。 明・吴承恩《赠郡伯古愚邵公报政序》:“而潜消默化者,又不可以枚举也。”
胆丧魂消 同“胆裂魂飞”。 明・无名氏《精忠记・班师》:“雄威纠纠杀金酋,已教胆丧魂消,他弃甲潜逃,从此边疆不再无忧。”
消愁释愦 指消除烦闷,愉快身心。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弹棋亦近世雅戏,消愁释愦,时可为之。”
魂消魄散 魂:灵魂;魄:气魄,精神。
形容惊恐万分,极端害怕。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李明见先折了一个,却待也要拨马回走时,被杨志大喝一声,惊得魂消魄散,胆颤心寒,手中那条枪,不知颠倒。”
丧胆消魂 丧:丧失;消:失去。
形容惊恐到极点。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1回:“今日路当险处,遇此劲敌,那残兵又都是个伤弓之鸟,谁人不丧胆消魂!”
目断魂消 因望不到而内心伤悲。形容离别的悲伤愁苦。 明・无名氏《精忠记・辞母》:“只今别去,山长水遥,意匆匆远离膝下,目断魂消。”
冰消气化 形容事物消失化解,不复存在。
消息盈虚 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易・剥》:“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气消胆夺 形容畏惧到极点。 《南史・贼臣传・侯景》:“初,景之围台城,援军三十万,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
寒心消志 见“寒心销志”。 唐・姚思廉《梁书・武帝纪下》:“联寒心消志,为日久矣,每当食投箸,方眠彻枕,独坐怀忧,愤慨申旦,非为一人,百姓故耳。”
进退消长 见“进退消息”。 清・魏源《〈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君在乾隆末,与大学士和珅同朝,郁郁不合,故与《诗》《易》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际,往往发愤慷慨,流连太息,读其书可以悲其志云。”
黯晦消沉 指湮没消失。 蒋智由《武士道>序》:“凡有绝大之战争,往往赖有雄伟之文,淋漓之诗歌,而后其印象日留于国民心目之间。否则,不数年间而黯晦消沉以尽。”
魄散魂消 同“魂飞魄散”。 元・张鸣善《普天乐・赠妓》:“口儿甜,庞儿俏……引的人魄散魂消。”
小道消息 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 巴金《探索集・小骗子》:“不用说,这些都是小道消息,不可靠。”
滴水难消 指虽菲薄之物也不能受用。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楔子:“兄弟!滴水难消。休道是兄弟将酒来,你则这般空来,也是你兄弟的情分。”
魂消魄夺 同“魂飞魄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9回:“季斯看了多时,又阅其容色之美,服饰之华,不觉手麻脚软,目睁口呆,意乱神迷,魂消魄夺。”
刚克消亡 刚正的人就不能存在了。
瓦解冰消 比喻完全消逝或彻底崩溃。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8回:“于是热烘烘的一件大事,轻轻的被他弄得瓦解冰消。”
消极应付 不求进取地处理问题。 邓小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有的人对政策对工作采取漠不关心的消极应付态度。”
玉碎香消 比喻女子死亡。 明・无名氏《寻亲记》第二十四出:“玉碎香消镜台荒,绿云缭乱懒梳妆。”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消的成语、带消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