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洗的成语

带洗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赤贫如洗 赤贫:穷得一无所有。
穷得如同被水洗过一样;什么也没有了。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1回:“老人家两个儿子,四个孙子,家里仍然赤贫如洗。”
洗劫一空 洗劫、抢光。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五章:“他要把奇珍斋的全部存货、存料都洗劫一空,再赚回来的钱可就不是一千八百多块大洋了!”
洗心涤虑 抛弃一切不好的想法。 宋・苏轼《策略二》:“而天下皆洗心涤滤,以听朝廷之所为。”
洗垢寻瘢 垢:污垢;瘢:瘢痕。
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
汉・赵壹《刺世疾邪赋》:所好,则钻皮出其毛屑;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洗垢索瘢 见“洗垢求瘢”。 明・杨慎《升庵诗话・老子论性》:“若知其出于老氏,宋儒必洗垢索瘢,曲为讥评;但知其出于经,则护持交赞。此亦矮人之观场也。”
洗心革志 革:改变。
洗去邪恶的想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
《晋书・潘岳传》:“皆延颈以视,倾耳以听,希道慕企,洗心革志,想洙泗之风,歌来苏之惠。”
点胸洗眼 指一洗尘俗,使人豁然明朗。 明・陈继儒《偃曝谈馀》卷下:“《通释》云:‘字原有秦隶汉隶,今当以晋唐书为晋隶唐隶,则自然易晓也。’张绅此言,可为点胸洗眼之语。”
洗心革面 洗心:消除邪恶的思想;革面:改变旧的面目。
比喻彻底悔改;重新做人。
晋・葛洪《抱朴子》:“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涤垢洗瑕 涤:清除;垢:污秽;瑕:瑕疵。
指清除缺点过失,清除污泥浊水。
唐・吴武陵《遗吴元济书》:“涤垢洗瑕,以倡四海。”
接风洗尘 指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以示慰问和欢迎。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虽也送他两把俸金,几件人事,恰好侄儿也替他接风洗尘,只好直退。”
洗颈就戮 把脖子洗净,伸到刀下受斩。比喻等待灭亡。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洗盏更酌
洗兵不用 兵:兵器。
洗净兵器。收藏起来,不再使用。比喻停止战争。
唐・杜甫《洗兵马》: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洗眉刷目 比喻清晰明白。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此考虽简略,然提纲挈领,洗眉刷目。”
空囊如洗
洗垢求瘢 垢:污垢;瘢:瘢痕。
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一贫如洗 穷得像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跳进黄河洗不清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同“跳在黄河洗不清”。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二章:“我不是担心他被留在贼营,倒是担心他带着李瞎子和你妹妹给我的两封书信,说不定还有什么贵重礼物,回来时被丁、杨二营的游骑抓去,使我跳进黄河洗不清,岂不受冤枉的窝囊气?”
碧空如洗 碧空:浅蓝色的天空。
蓝色的天空明净得像洗过一样。形容天气晴朗。
宋・张元干《水调歌头》词:“万里碧空如洗,寒浸十分明月,帘卷玉波流。”
洗髓伐毛 清洗骨髓,削除毛发。比喻彻底涤除自身的污秽。有脱胎换骨的意思。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身体》:“汉张良蹑足附耳,东方朔洗髓伐毛。”
洗垢寻痕 垢:污垢;痕:痕迹。
洗掉污垢来寻找痕迹。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
汉・赵壹《刺世疾邪赋》:所好,则钻皮出其毛屑;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洗耳投渊 洗耳、投渊:指尧让位于许由、舜让位北铎的传说。
旧时指隐逸的人厌恶听有关政治的事。
晋・桓温《荐谯元彦表》: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
饮灰洗胃 灰:古代以草木灰作洗涤剂。
比喻悔过自新。
《南史・荀伯玉传》:“若许某自新,必吞刀刮肠,饮灰洗胃。”
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比喻无法摆脱嫌疑。 老舍《骆驼祥子》:真要是在这一夜里丢了东西,自己跳到黄河也洗不清。
洗耳恭听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
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跳在黄河洗不清 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二回:“我何玉凤这个心迹,大约说破了嘴也没人信,跳在黄河也洗不清,可就完了我何玉凤的身分了!”
清贫如洗 指穷得一无所有。 清・李心衡《金川琐记・示梦先生》:“清贫如洗,无以为殓,龚为经理其丧,复资助旅费。”
囊橐如洗 见“囊空如洗”。
洗垢匿瑕 洗涤玉的污垢时,遮盖其斑点。比喻对人有所包涵。
洗心革意 革:改变。
洗去邪恶的想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
《周书・苏绰传》:“凡诸牧守令长,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洗的成语、带洗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